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部分2 (第3/7页)
向秀开了口“莫非皇上以为臣谳狱不公?” “我得多问一问。并非说你不公。” “如以为臣不公,臣愿领罪;若不以为臣非不公,请皇上即准臣奏。”向秀又说“皇上应有待大臣之礼。” 这一下,将皇帝说得一愣“你倒讲个道理我听!”他说“我如何不礼待大臣?” “大臣不获信任,大臣的苦心,亦未蒙皇上鉴察,臣实伤心之至!” 从来大臣对皇帝面奏,很少有这种近乎怨诉的态度;可是皇帝居然听了进去,恻恻然地大有不忍之意。 “向秀!” “臣在。” “你说,是不是我准了你的奏,你就不伤心了?” “臣之所谓‘伤心’。乃是忠臣的苦心,未蒙皇上明察,并非专为准臣之奏。如果臣所奏不当,皇上一一训示,则知圣学日进,圣治日隆,臣欣喜感激之不暇,何得伤心?” “咦,怪了!”皇帝笑道:“向秀,你平时说话,不是这样子能够长篇大论,侃侃而谈的。” “启奏皇上,”乔宇大声说道“骨鲠之医,不计一己利害,心所谓危,不吐不快,自然就会侃侃而论。” 皇帝不响,又绕了一个圈子,向张永说道:“取笔来!” “是!”张永赶紧去取了一枝朱笔来,双手奉上。 皇帝接过朱笔,慢条斯理地写了个“不”字;向秀与乔宇遥遥望见笔势,大为着急,只希望下面不是个“准”字。 谁知一落笔“两点水”偏旁,遥望的人看得清清楚楚,乔宇忍不住叫了声:“皇上!” 皇帝把笔停下来问道:“乔宇,你有什么话说?” “请皇上再思。” “再思?”皇帝问:“为什么?” “不准此奏,后患无穷!” “偏偏不准!”皇帝果然又写了个“准”字。 “皇上!”乔宇又开口了。 这一次,皇帝理都不理,一点一画地,在另一行写了“不得”二字,方始停下笔来问道:“你又有什么话?” 乔宇至此死心了,不过话要说明“启奏皇上,窃窥御笔,已批示‘不准’,又有‘不得’二字,谅来必是‘不得渎奏’。臣还要再争。不过,此案系刑部主办,臣部未便越权干预。臣要再争的是‘渎奏’二字。心所谓危,不敢不言;臣只知直谏,不知所谓渎奏!” 最后两句话,语气极硬;而皇帝却不以为忤,顽皮地笑一笑,用朱笔一句“不得”二字,勾到前面,变成“不得不准”四字。原来皇帝喜欢恶作剧,就是这样大则关乎朝廷纲纪,微亦个人生死出入的要事,亦是出以顽弄的态度。 乔宇、向秀大喜,但亦不免好笑,当下磕了头,由向秀领回朱批原疏,驰回刑部衙门,交狱官去执行。 行刑却成了难题,因南京刑部衙门,若遇须处死刑的重案,不由自己执行;乃是移送地方衙门代办。赵之静绞立决,亦应如此;只是向秀怕死因移交,一点一收,皆是慎重将事,未免耽搁工夫。倘或此时江彬及时赶了回来,动了手脚,或用利诱,或以威胁,地方衙门竟尔延搁一两天,就是夜长梦多,大为可忧之事了。 因此,他向狱官交代,必须在本部监狱,不得移交应天府。这一来,便得现备绞决的绳索,借用执行绞决的刽子手,少不得也有半天的耽延,到得傍晚,尚未动手。 谁知江彬真的来要人了,而且有皇帝的朱谕:“赵之静一犯着即移交江彬收管。” 一看朱谕不假,未便公然抗旨;向秀不由得为难了,而且也实在于心不甘,所以只能对着朱谕发愣。 向秀的一个老家人向华,见此光景,自然关切“老爷,”他问“是皇上下的条子?” “你别管!跟你说过多少回,别干预公事!你总不听。” “哪里敢干预老爷的公事,只为着是皇帝的条子,有点担心。” 向秀释然了“你以为有朱谕责备我?不是的!”他顺口说道:“江彬派人拿朱谕来要一个要犯赵之静,我不想给他,可又不能抗旨,故而为难。” 为处决赵之静遭遇难题一事,向华随侍在向秀身旁,自然在他嘱咐属下之时,也了然了,想一想答说:“老爷!这很好办,跟他说,人已绞死了!” “啊!”向秀恍然大悟“我闹糊涂了!” 于是命门上将江彬的差官传唤进来,当面答复:赵之静已经处决,无法交付江彬。 “喔,是!那么,请大人把皇上的朱谕,交下来,让我带回去。” “不必!朱谕留在我这里,我会奏复皇上。” 差官无奈,只好空手回去复命。向华在这片刻之间已把事情想通了,悄悄说道:“老爷,这赵之静要赶快绞死才好!”“恐怕绞绳还没有备妥。” “没有备妥也说不得了,反正,只要绞死就好!”“说得不错!赶紧请狱丞来。” “不必请狱丞了,多费工夫,我替老爷去传命。” 向秀平日不准家人干预公事,而此时全受向华摆布;只为情势所迫,只得从权,但也亏得向华有主意,才能应付了这一场窘局。 等狱丞派狱卒胡乱将赵之静绞决,刚刚复命,江彬亲自到了。投刺进此,向秀自然即时接见。 “向尚书,朱谕何不遵办?”江彬一开口就是质问的语气。 “无法遵办了!人死不能复生。” “不然!我听说大部狱中,一直未备绞绳等物。朱谕到达时,人尚未死。这是欺罔!” “江将军,你听谁说的?”向秀语气也硬了“这欺罔二字,可是随便可以加诸于人的?” “哼!”江彬冷笑“乔尚书栽赃,向尚书你枉法。老实奉告,我要指名严参。还有件事,我的朱谕,你怎么扣了下来?” 见他是这样的态度,向秀大为光火,平时近乎木讷,这时候口才很好,针锋相对地驳了过去。 不过向秀也颇有自知之明,平时寡言,但如遇到有脾气时,一发起来,无休无止,那就跟江彬会起极大的冲突。再想想,自己已占了上风,得意不可再往,因而决定慢慢跟他磨。 “江将军,怎么说是你的朱谕?” “不是我的朱谕,是谁的?” “皇上才能下朱谕!” “向尚书,”江彬不悦“你可不能在这上面挑眼儿。” “没有法子!”向秀作个无可奈何的表情“我们职掌律法的,不能不作推敲;一字出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