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镇_第二十二章憨包六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憨包六子 (第5/6页)

权威还是有的。而且他夫人还没有退,还管着省里的药证部门。

    这个决定导致了憨包六子又一个预言的实现。

    四

    镇上人先前说得沸沸扬扬的关马祠,最早其实是李八碗的傩神庙。傩神庙是宗族的村庙,傩神则是村人的“家老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九及十六日,家家户户都要敬备香烛喜爆,奉迎“家老爷”由一班作为神的化身的跳傩弟子接“年饭”送“门神”、“驱疫”、“压岁”、“守岁”、“迎春”、“祭祖”、“拜年”、“打鬼”、“送灯”…祈祷香人延续,家族兴旺,风调雨顺,发财多福。

    傩神并不局限于某一位尊神。几天地水府,各方神灵,远近福王,知名不知姓,知姓不知名,只要灵验,都要请到。请神词称:

    “太极分离后,真清上竺天,人能修志道,真神作群仙。焚香通上界,奏明众圣前…天道清灵,地道清灵,太阳瑞光,太阴朗朗,万神注助,速降殿庭…”

    既是乞求福佑,自然能出力的总是多多益善。至于后来独尊关帝,缘故难以考证。跳傩是民间俗事,毕竟不似社稷宗庙的大礼那样庄严神圣。随心所欲的创造发挥是难免的事。说到底,仍是受当时当地的实际需要所左右。跳傩是极吃力的事,一个正月跳下来,常有人累倒不起。当时的挑子帮、扁担帮、杠子帮都是苦力,跳傩弟子就无疑要由他们担当,他们也就不能不为自己办点有益的事情,对跟自己的生计有直接关系的神给予特别的恭敬,何苦累死累活地巴结那些跟自己不相干的神。时间长了,那些遭了冷落的神也就没了趣味,踪迹渐稀以至沓然。这自然是推测,但不无道理。

    镇上的政协委员艾老牵头曾经提过为开发旅游业恢复关帝庙和神石寺的提案,但苦于镇上缺乏财力被当时的镇长谢真讥为“画饼充饥”而搁置。如今,因为有了李八碗村办企业的大发展,这提案的付诸实施便有了可能。

    而且,这回是李八碗人主动提出的。

    由李八碗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出资造的镇政府办公楼落地之后,李氏宗祠随即修复。这同时,还重建了关帝庙。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一座废庙只要历史上确有记载,又有信众,又有旅游价值,就可以考虑恢复。像李八碗这样自筹资金修复旧庙,批起来更是没有问题。

    关帝庙恢复之后没有叫关帝庙,改成了傩神庙,也就是恢复了最原始的面貌,由一神制改回了多神合作制。只是让关帝爷坐了众傩神的主位,算是一种折衷,恢复了统一战线的传统。至于神石寺,李八碗人认为那是读书人编的瞎话,于李八碗宗族的兴旺并没有实际的意义,要建政府去建,旅游收了钱,也是政府的好处。

    李八碗的傩神庙建在关帝庙的旧基上,背北面南。前有空畴场,先前为搭台演戏的场所。庙殿占地上百平方,八字门面,两边是用水泥塑的神茶、郁垒立像。门柱镌着楹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两侧演墙转折处,配有寓意“爵禄封侯”、“平安吉庆”的石幡条屏。演墙沿上端是“天官赐福”等四幅戏文的砖雕。斗拱两头饰以朱雀。门梁屋脊三对“兽头一东西相望,高扬神庙风采。门墙两侧各有一道耳门,耳门边各嵌一块石碑。一为“新建傩神庙碑”记叙李八碗傩的渊源沿革,以及造庙的初衷。另一碑镌刻造庙时的信士名单及其捐款数额。另有三条禁约:

    傩神毁旗锣衣服等物,弟子不得借。

    搜傩夜神坛前,本坊人等不得相挤殿中,不得喧哗讳卧。

    凡匪类人等不得在庙中借宿。

    殿内山墙正中绘有八卦图,墙前砌神坛,安十一尊高约五十公分的傩神立像。上有阁偻,供藏帷面具。神坛上前沿挂绸绣傩神横峙,坛前是关帝爷捋须捧读《春秋》的坐像。齐腰处有横香案,前接纵长的大供桌。桌面除摆供品外,有香炉与烛台,系红绸绣花桌帏。神坛左立土地神,右安大尹公。又有观念新潮,具有改革开放意识的人将尺许大小的如来卧像、观音坐像、缚于十字架的耶稣像、抱婴儿的圣母玛丽亚像置于神坛上,与傩神共享香火,共商佑民大计,使傩神殿几同政协会议。屋顶前后梁上高悬匾额:前文“保庆平林”后书“浩气光天”殿内列柱均刻有楹联:

    老塑像载国志千秋敬仰

    新修庙延古绩万代辉煌

    请朝伟人威仪弥长英气疑犹在

    历代贤士神态盖世雄风却永垂。

    迎新舞傩呈祥诸般瑞色必然有

    爱国神圣职责每个公民不可无

    …

    这些楹联,撰写题书均出自艾老之手。建李八碗傩神庙,原也不是没有一点争论的。为了证明跳傩不是封建迷信活动,还特地请了省里的民俗专家来论证跳傩乃是民间艺术。五十年代还参加过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性民间艺术会演,被北京艺术权威人士称作“傩舞”还有专家考证出,傩戏原是中国戏剧的前身。从此官方认可了傩舞,只民间仍叫跳傩。现在,据艾老所撰题的这些楹联,傩神庙便不仅是民间艺术活动的场所,更几乎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

    造傩神庙的同时,便组织了李八碗的傩神会,推举了“头人”也就是傩神会的管理核心;成立了傩班,也就是跳傩弟子或“傩舞演出团体”;推举了“大伯”也就是傩班的领班,傩祭活动的主持人;指定了“殿上”也就是庙祝,称作“庙斋公”庙斋公一般由鳏寡孤独的人担任,专理傩庙勤杂事务,比如:守庙、清洁、香烛、防盗、接待香客、备办傩饭之类。日常由头人提供食宿,傩祭时能与头人、傩班共餐傩饭,共分来庙拜神还愿借士的红包。庙斋公又往往是祖上敬神有些渊源的。据了这些,李八碗傩神庙的“殿上”就选定了瞎拐。他祖父就是当年有名望的“大伯”

    瞎拐担任了庙斋公,真正是得其所哉。老迈之年得到这样一个又可靠又光荣的归宿,他仿佛年轻了许多,整天忙忙碌碌尽心竭力,口里不停地呢喃念唱:

    傩神今日到庭堂,

    庭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