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第5/8页)
卓著。但是现在兵燹一天比一天严重,各州郡人心惶惶,城郊境内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抛弃了居室产业,四处流亡藏匿。尽管四边的城门都设置了关卡,用重刑杀戮来惩罚逃亡的人,仍然禁止不住这股逃难的势头。这就是我所以忧郁不舒的原因。希望明公您能洞察借鉴过去的历史,稍稍考虑一下。那么您的光辉业绩就将与日月同辉,连伊尹、周公也难和您比肩。”董卓说:“我也明白这个道理,您的话很有意义。”司马朗断定董卓必然灭亡,担心被他留下来,就用家中财物贿赂他手下管事的官吏,请求放自己还乡。司马朗到了家乡,对乡亲父老说:“董卓大逆不道,普天下的人都把他看作仇敌,这正是忠臣义士奋发有为的时刻。我们这个郡土地同京城连接。 洛阳的东边有成皋县,县北临黄河,各地起兵讨伐董卓的诸侯倘若进展不利,必然要在此地停留,这地方实在是兵家必争的危险区域,谁在这儿也难得安生。不如趁现在道路还通畅,带着整个家族往东到黎阳。黎阳驻有军营,监军的官员赵威孙过去同咱们乡里有姻亲,他统领兵马,足能主持一方。今后如果遇到什么变故,在那慢慢观望也不晚。”然而,父老乡亲都怀乡恋土,没有肯听从司马朗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属和司马朗一起去了黎阳。过了几个月,关东地方的州郡纷纷起兵,聚积了十几万兵马,驻扎在荥阳和河内郡。各路领兵的将军意见分歧,放纵士兵烧杀抢掠,百姓死了一大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军队纷纷瓦解,曹cao和吕布各统兵将在濮阳相持,司马朗于是携带家眷回到温地。正赶上大饥荒,严重到人吃人的程度。司马朗收养抚恤自己宗族的人,教育族中的兄弟,不肯因为世道衰败便放弃自己的责任。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cao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早先,有些老百姓迁徙到都城内居住,后来朝廷征调堂阳县制造船只,迁走的县民担心司马朗不能完成使命,就互相联络,一同悄悄回来帮助他。司马朗就是这样得到百姓的爱戴。后来他升任元城县令,又入朝担任丞相府的主簿。司马朗认为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是因为秦朝废除了五等爵位的制度,而郡国也不再进行狩猎演习的战争准备的缘故。现在虽然已经不可能恢复施行五等爵位,却可以下令让州、郡都驻军,对外防备异族侵略,对内威慑那些图谋不轨的人,这才是最好的策略。司马朗还认为应当恢复井田制,过去由于百姓都承继了几代的地产,很难断然收归国有,所以一直拖到今天。现在正赶上大乱之后,百姓分散在各处,土地没有主人,都成了公田,应该趁这个时机恢复井田制。他的建议虽然没有实施,但后来州、郡属下设置军队,仍然是司马朗原来的主张。他升任兖州刺史,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他非常喜欢有关伦理的典籍,他的同乡李觌等人具有很高的名望,可是司马朗却常常当众贬损这些人,后来李觌等人果然身败名裂,人们都佩服司马朗有远见。 钟繇、王粲发表议论说:“不是圣人治国就不能达到太平盛世。”司马朗认为“伊尹、颜渊等人虽然不是圣人,但让这样的人连续几代继承下来,就可以导致太平盛世” 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自己也染上了疾病,死时年龄为四十七岁。遗嘱只穿布衣,束发不带冠。入殓的时候只穿平常的服装。兖州人民对他十分怀念。魏明帝即位,封司马朗的儿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爵,食邑百户。司马朗的弟弟司马孚又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家。司马遗死后,司马望的儿子司马洪承袭了爵位。当初同司马朗一起迁徙到黎阳的赵咨,官作到太常,是当时的好官。 梁习传,梁习字子虞,陈郡木石县人。担任郡国的主簿。曹cao作司空时,征召他为漳县长,后又调任乘氏县、海西县、下邳县令,任职期间,有善于治理地方的名声。后入朝担任西曹令史,升为属官。 建安十一年(206),并州的土地刚刚被收复,梁习以别部司马的官职兼任并州刺史。当时正是高干作乱sao扰之后,南匈奴部落就在并州界内,飞扬跋扈、仗势欺人,并州的官吏百姓纷纷反叛逃亡,加入到匈奴部落。州中的豪强聚积壮丁,也不时地sao扰迫害人民,各种势力互相煽动挑衅,往往相持不下。梁习到任以后,采用诱导、说明、招抚的策略,对于那些豪强大户都很礼貌地召请,并稍稍加以推荐,让他们到幕府中去任职。豪强大户都得到安置以后,紧接着发动壮丁前去参军,又借着大军出征的机会,分别去请求让他们充当勇士。作吏的和当兵的都离去以后,梁习又让他们的家属作适当的迁移,前后送往邺县的共有好几万人。对那些不执行命令的,梁习派兵前去讨伐,杀死了一千多人,上万人投降归顺。南匈奴的单于恭恭敬敬地服从了梁习,各部落的酋长也俯首听命,部民都听从梁习的驱使,同入籍的百姓一样。边境从此得到安定,百姓都分布在田里耕作,梁习不断鼓励农民发展农桑,命令都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州里的儒生、名士经过梁习的推荐,都得到了朝廷的任用,有关的事记载在《常林传》。曹cao对梁习予以嘉奖,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并实授他刺史的官品。州中的父老称颂梁习的事迹,认为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刺史能赶得上梁习。 建安十八年(213),并州隶属于冀州,任命梁习为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辖所属地方,总管原来的部队。又出使到上党督运大木材以供修建邺城宫殿。梁习上表请求设置两名屯田都尉,带领六百个民夫,在大道边耕种粮食,满足来往人畜的需要。后来单于入朝称臣,西北边境没有了忧虑,这是梁习的功绩。魏文帝即帝位,重新设置并州,梁习再次担任刺史,晋封为申门亭侯爵,食邑百户。他治理的地方总是全国最好的。 太和二年(228),朝廷征召他担任大司农。梁习在并州任职二十多年,他的饮食起居都十分俭朴,他家里没有一点地方特产及珍贵物品,魏明帝对此感到很诧异,对他很尊重,赏赐优厚。 太和四年(230),梁习逝世,他的儿子梁施承袭了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