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殇:1938·花园口_第八章黄河殇:1938花园口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黄河殇:1938花园口敌 (第2/4页)

之秀。论战力两支部队不分伯仲,论地位两人均为红得发紫的少壮派宠将,只是二人眼下境遇稍有区别,南京失守后宋希濂受到蒋介石呵斥,一度遭受冷遇;而桂永清则在湖南大力整训部队,推行新式练兵运动,打造现代化军队,深受蒋介石赞赏和器重。

    军政部长的建议果然起了作用,蒋介石考虑再三最终决定由第二十七军担任主攻,但从维护第七十一军建制出发,他从武汉发布命令时只将其中最精锐的第八十八师暂时划归桂永清指挥。这样桂永清不仅彻底超越竞争对手,而且还得到宋希濂一个主力师。如果此役大胜,一举消灭日本王牌土肥原师团,第二十七军理所当然誉满天下,中国抗战的头号功臣非桂永清莫属。相比之下,第七十一军被釜底抽薪,三师人马只剩下两师,宋军长就是有心担当重任杀敌立功,恐怕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是签署命令的那个人却是校长,宋希濂敢怒不敢言。年轻气盛的宋军长还是忍不住在随后召开的开封作战会议上拍案而起,发泄胸中怨愤和不满。薛岳总司令出面调停,他一句话就熄灭了宋希濂的怒火,总司令意味深长地说:校长下令调走你一个师,恐怕还是给你宋军长一个面子呢。

    宋希濂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如果校长索性把第七十一军撤销,剥夺他的权力,他这个军长又能怎么样呢?说到底第七十一军不是他宋军长的军队,第二十七军也不是桂永清的军队,都是校长和国民政府的中央军。直到若干年后已经成为国民党战犯的宋希濂在监牢里依然对这段往事耿耿于怀,他写道:蒋直接命令第八十八师划归第二十七军指挥…这是桂永清他们在老头子(蒋介石)面前搞的鬼,心里不乐意也只好忍受而已。(《宋希濂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大战前夕,大本营临时调整军队战斗序列,第八十八师的上级指挥单位发生变更,这个看似不经意的小插曲却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乃至龙师长命运变化埋下一个重要伏笔。

    3

    大军东进,十万火急,敌情传报,刻不容缓。第八十八师连夜转进兰封县城,前卫部队当日即在城外与日军遭遇。

    气壮山河的豫东大战全面爆发。

    战斗一开始双方便展开殊死搏杀,战场立刻呈现白热化状态。师长龙慕韩亲自赶到前线,他从望远镜里看到,已有数百名敌人在坦克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扑来。敌人气焰十分嚣张,他们自恃有坦克开路,连腰都不弯地举着太阳旗冲锋。见此龙师长不由得暗自庆幸校长电话的英明决断,要不是第八十八师及时赶到,敌人一旦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啊。

    参谋长报告说,炮兵已经赶到,随时准备射击。龙师长大手一挥,命令全体齐射,坚决消灭这股敌人。

    狂妄的敌人哪里知道,此刻他们的对手不再是那些不堪一击的地方杂牌军,而是装备精良身经百战的“天下第一师”我军大炮怒吼起来,冰雹般的炮弹飞向敌人,很快就有一辆坦克中弹瘫痪,其他坦克见势不妙纷纷掉头后撤。与此同时,我军步兵的轻重机枪一齐射击,强大的火力风暴顷刻间席卷敌人步兵,敌人遭受重创,攻势很快崩溃,扔下一大片尸体豕奔狼突。

    我军官兵岂能轻易放走敌人,指挥官一声令下,已经运动到侧翼的突击队快速出击包抄,他们像一张兜捕兔子的大网张开来,眼看就要把那些逃得慢或者来不及逃命的日本鬼子统统装进网里。这时一辆敌人坦克突然调转车头赶来救援,车上机枪小炮一齐开火,许多突击队官兵躲避不及纷纷中弹倒下。龙师长不由得两眼喷火心急如焚,因为两军短兵相接大炮已经不起作用,如果不能打掉敌人坦克我军必将遭受更大损失。危急时刻一个人影忽然从敌人坦克侧面一跃而起,机智沉着地扔出一捆集束手榴弹,随着浓烟腾起,敌人坦克被炸中油箱,顿时燃起熊熊大火。

    初战告捷,敌人大败而逃。第八十八师取得毙敌百余人,击毁击伤坦克多辆的重大胜利。龙师长心情激动精神振奋,他在前卫团长陪同下亲自走进战壕里接见炸毁敌人坦克的有功之臣。出乎将军意料的是,站在他面前的英勇无畏的战士竟是个娃娃脸的腼腆军人,名字叫高敬远,是个从军校毕业还不到三个月的见习排长。将军不禁啧啧称赞,勉励有加。龙慕韩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官多年,他主张建军之本在于武装精神,在于提高军人素质。所以他指挥的第八十八师,非军校毕业生一律不得提拔担任军官。换言之他认为一个优秀的见习排长就是未来的将军,统帅的起点就是排长。高敬远的沉着冷静充分说明敌人坦克并不可怕,只要战术运用得当完全可将其击毁,要是全师官兵人人都能像这个见习排长一样,那么消灭土肥原师团乃至打败日本侵略者决非一句空话。龙师长当即下令提升高敬远为正式排长,立功受奖,军饷提升一级。

    吃了败仗的日本人恼羞成怒,频频调动兵力发动进攻,敌我双方在兰封城外展开拉锯战。不久我军各路主力陆续赶到,豫东战场大军云集战云密布,只待部署完毕对敌人发起总攻击。这时候一辆军部开来的军用三轮摩托车驶上阵地,把一份军长命令送达龙师长手中。

    4

    军威赫赫的中国王牌第二十七军前身为南京中央教导总队,下辖四个“德式师”和直属部队,近五万人,无论其规模还是装备均创下中国军队之最。1937年蒋介石南京阅兵,留德归来的桂永清亲自驾驶一辆德国三轮摩托车开道,率领部队列队通过阅兵台。中国官兵一律头戴德式钢盔,胸挎德国冲锋枪,腰间挂着德国制式牛皮子弹盒,其不可战胜的威武气概与欧洲德军如出一辙,因此有人干脆将这支王牌军称为“中国党卫军”

    但是中国毕竟不是德国,黑头发的国人也非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何况这些装备还大大打了折扣。比如除了军直属部队配备摩托车和汽车外,部队官兵主要还是依靠双脚行军走路,这样对外宣称的“机械化师”当然就有些名不副实。又比如本来大本营应德国顾问要求为“德式师”配备无线电台,当时即使在西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