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皇后_第一百四二章难得有心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二章难得有心郎 (第4/5页)



    漪乔心里五味杂陈,忽然觉得想去外面透透气。她回头对尔岚道:“陛下未归,先回吧。”她说完踌躇了一下,提步往外走。

    尔岚回头看了看晾在桌案上的荷叶冬瓜老鸭汤,欲言又止,末了无声地跟在了她身后。

    漪乔想了想,正要跟门外守着的内侍嘱咐几句,却骤然听到一个含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乔儿这是要去哪儿?”

    她的动作僵了僵,继而转身就要给他行礼。可她尚未躬身下去就被他给扶了起来,旋即他牵起她的手就往里面拉。

    尔岚很知趣地没有跟进去,只是同几个内侍一起守在了门外。

    “乔儿又做好吃的了,”他挽着她来到桌前,噙笑看着色泽鲜亮的汤食,一样样辨认“鲜荷叶清暑利湿,冬瓜清热解暑,老鸭益胃生津,且乔儿将一道家常菜做得色香味俱佳,真是又有讲究又诱人。”

    他回身见她静静地望着他,伸手将她揽进怀里,哄孩子似的柔声道:“等久了?生气了?我知道你一定会来,所以呢一回来就径直来找你了,一点都不敢耽搁,就怕你生气不理我。”

    “把我说的跟不讲理的母老虎似的,”漪乔撇嘴喃喃道,随即垂眸轻轻推了推他“别抱着我。”

    他并不松手,只是以眼神询问。

    看着他晕着笑的目光,漪乔突然觉得自己像是xiele气的皮球一样,轻呼了口气道:“挺热的。”

    “那是因着这天儿热呢,还是我抱着故觉燥热?”他嘴角勾笑看着她被噎住的样子,刮了刮她的鼻子。

    “我问你,我回来之前,你的身体是不是有段时间特别差?”漪乔忽然敛容问他。

    他也稍正辞色:“乔儿这么问,还是因为那封奏疏么?我不是说了么,那不过一些朝臣的讨好献媚之作,乔儿不必太当真。”

    他见她仍是一脸不相信的样子,眸光流转,笑道:“乔儿为何一定要知道之前的事情,我如今不是好好的么。”

    因为我不想被你剔出去,不想对那段空白一无所知,漪乔默默地在心里答道。

    虽然她之前在碧云寺的时候也问过他,但他始终都不愿意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她当时虽然打住了,可疑虑并未消除。尤其现在,旁人都知道的事情她却什么都不知道。

    而不管她心里存着疑虑也好,疙瘩也罢,日子总是在不断地往前推进。

    或许是由于离得远了跟古代有了断层,也或许是由于多元化的现代文明冲击,漪乔在现代的时候总感受不到多少传统节日的气氛,要不是放假的提醒,很多节日可能就忽略过去了。

    而她现在绝对是忽略不了了。这不仅因为古人过节的氛围浓郁,还因为每逢节日,不少场合都需要她出席。按说她可以借此好好体会一番,可想想先皇的三年之丧也马上要到了,她就又没多少心情了。

    五月五端午竞舟吃角黍(粽子),六月六天贶节晒书藏水,七月七乞巧节穿针食巧果,八月十五祭月吃月饼。当然,还要加上七月三万寿节给祐樘庆生。只是,由于三年丧期尚未满,一些节庆就从简了。

    过了八月半之后,眨眼间就到了八月辛丑——先皇的忌辰。祐樘亲自前往奉先殿祭奠的同时,派遣驸马都尉游泰去茂陵祭祀。

    三年前,祐樘为了压下汹涌的纳妃呼声,借着谢迁那份奏疏做引子,以三年丧期为由,宣布三年之内谁都不准再提纳妃之事。

    而事实证明,大家的记性是极好的。现在可算是到了期限了,正好趁着秋高气爽广征淑女,把空荡了三年多的后宫充盈一下。

    弘治三年八月乙巳,离先皇忌辰仅仅过去四天,礼科左给事中韩鼎就率先举起了要求皇上纳妃的大旗,以掷地有声的铿锵言辞打响了第一炮。

    韩鼎所上的那份奏疏,开头即以宗庙社稷立本入题,用设问的句式引出一国之储的重要性,接下来以沉痛的笔调述说了陛下登基三年无嗣而又不肯广施甘霖的不合理现象,乞求陛下能为大明社稷着想,遵循古制充实六宫,如此,万事方能和谐稳固。在奏疏的最后,韩鼎还不忘忧心忡忡地劝说陛下不要沉迷建斋设醮之事,为jianian人所惑。而最后这一条,明显是冲着建祈圣嗣醮一类的事情来的。

    祐樘早料到会有这么一日。将奏疏通篇扫了几眼,他很快落笔,在上面批复道:章内所言事,朕自有处分。赍醮之事已灼知之,决不为所惑矣!所司其知之。

    批了跟没批差不多。

    韩鼎自然也看出来了这一点。可毕竟对方是皇上,不敢催得太紧。只是在等待了将近两月之后,眼见着皇上仍旧认真严谨地处理各种政事,却唯独对纳妃之事只字不提,韩鼎急了,于是再接再厉,于弘治三年闰九月的丁酉日又进呈一奏。

    祐樘在看了这份奏章之后,不由地轻轻笑了笑,随即略作思量,提笔疾书,片刻间便写好了批答。他余光瞥见漪乔走了过来,便不动声色地将奏章合上,放到了已经批好的一叠奏章上。

    “乔儿怎么又折回来了?不是说要去宫后苑散心么?”他抬眸朝她笑道。

    漪乔遣退了殿内的内侍,转过头来便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谁说走了就不能再回来了,”她撇撇嘴,复又满面愁容地看向他“我心里不定,到哪里都是一样。”她说着,目光落在他面前的一堆奏疏上:“朝中是不是有很多大臣都在劝你纳妃给你压力?”

    祐樘正要说什么,然而话未出口又被漪乔打断:“我知道,你又要说我多虑了是不是?我不相信,这种大事大臣们会不管。”

    说话间,她走到御案前,一下子拿起了那封他刚放下的奏章。祐樘见她如此,也不阻拦了,只略有些无奈地笑了笑。

    “这韩鼎之前便就此事上奏过一次?”

    祐樘颔首:“嗯。”“‘…仰承温诏批答有曰:所言朕自有处置,斋醮之事决不为所惑。玉音一降,臣工咸引领而望,今几五十日矣,’他…他居然还数着你行政不作为的日子,”漪乔说着不由苦笑一下“众人都仰脖子等着的事情是得算着日子。”

    “‘…伏望循古礼、遵时制,独奋乾刚,决去犹豫,早敕内外诸司,慎选良家女为妃嫔以充六宫…’,”漪乔口中轻声念着,目光便滑到了祐樘的批复上,忍不住喷笑出来“这稀泥和的…”

    上面几个遒逸劲拔的朱批大字清楚写道:立大本之言诚有理,但慎选妃嫔未宜遽行耳,下所司知之。

    然而她想到他这么和稀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