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异国风情 (第3/4页)
权。 这天晚饭后,段苏权将军拜会了老挝爱国战线中央总书记、老挝三方民族联合政府新闻宜传和游览大臣富米·冯维希先生。此前,他已拜访过老挝人民党副总书记诺哈、老挝爱国战线主席苏发努冯亲王以及巴特寮部队总司令坎代。 联合政府早已名存实亡,但冯维希先生却是非拜访不可,他有渊博的知识,冷静的头脑,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同志说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先生。 富米·冯维希先生为将军沏上一壶浓茶,寒暄几句后,明白了将军的来意。他扶扶鼻梁上的镜框,带着学者的严谨和哲人色思考神情说:“老挝获得抗美斗争胜利后,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和统一之后,我这位游览大臣一定邀请将军在全国参观游览一圈…我国不带宗教色彩的作品有叙述泰老族系起源的《库姆伦》、《澜沧史》、《万象朝代史》、《占巴塞史》等史书,还有群众口传的民间文学。它是老挝民族基础文学的代表。这些作品既是臆造的又带有现实性,表现了善良人的心通、情感、憧憬和愿望。您能了解一下很好,对中国同志进一步深入下去调查研究老挝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很大好处…”在秀丽的老挝,几乎每块石头都有它的来历和一个动人的故事。 琼勃拉邦原名孟沙瓦,即“王都”的意思。坤洛(即中国南诏王皮逻阁儿子阁逻凤)建立澜沧国,定孟沙瓦为王都。后易名香通“金城”的意思。14世纪,国王得到他岳父柬埔塞国王赠送的琅勃拉邦佛,是一尊1。3米高的金佛,这尊佛像被老挝人视为王国的保护者,珍藏在一座古老精美的宝塔中。从此,这座都城就叫了琅勃拉邦,就是“琅勃拉邦佛之都”的意思。这无疑就确启了其佛教中心的神圣地位。 万象这个城市名,是近代中国人来到老挝后给叫出来的。这个城市古名赛丰,16世纪曾叫万坎。万坎可不是万象,由于老挝盛产大象,中国人来到老挝,特别是一些华侨.音意参半地就叫成了万象。久而久之也就这么叫惯了。 真正与大象有关的地名是川圹。 坤博隆(即中国的南诏王皮逻阁)的第七个儿子切壮亲王率领军队来到这个地区,他前两只大象不管怎么驱赶也不肯往前走,而是停在路中间。切壮亲王认为这是一种预兆,让他在此建城立都。于是,他建了这座名为川圹的城市。 “川圹”就是“大象挡路”的意思。后人还在域外塑造了一尊像来纪念此事。 巴特寮部队在1953年就解放了阿速坡全剩阿速坡是个古老的城市。本来住着老听族,也就是佧族人。城市前面迄今还有佧族人以前放牧水牛的沙滩。一天,有个名叫潘可特的猎人来到这个沙滩,问佧族人这个地方什么名字?佧族人以为他是问沙滩上的牛粪用佧族语怎么讲,就告诉他,牛粪时“阿速坡”潘可特回去报告万象国王,国王就派他带一批佬人到这里建起城市。这个城就叫了“阿速坡”“牛粪”这个不大雅听的名字,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塔丰”是“灰尘之塔”的意思。据说有个国王派使团到印度去要一份佛骨。他们去晚了,在火化场除了剩一些灰尘外,什么都没了。使团只好带一份灰尘回来,修好这座塔,供奉进去,所以取名“塔丰” 象这类故事太多了,真正动人的还是民族风俗、习惯方面的传说。老挝的民族多,主要是老龙族、老松族和老听族。老龙族和老松族多来自中国云南贵州等地,一些习俗还有所知道。老挝的土著老听族,也就是佧人的一些习俗却是应该说说的。他们被泰老人也就是老龙族赶进山区,中国来的驻桑怒工作组免不了要与他们接触,所以段苏权将军也格外听得认真。 佧人至少有45个部族,那么他们也至少有45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或称方言)。他们没有文字,彼此交往也不很多。 佧族人不吃鹿rou,那原因是这样:有次一个猎人在山中看到一颗大蛋,把它带回来放在家里。从这天起,他的米缸始终是满满的。这使他很惊讶,就把蛋打破了。他发观里面有个姑娘美若天仙。他就对这位美女恭恭敬敬地说:“祖母,你在里面干什么?”这位美女扭开脸,不作声,看来她不是祖母,并且不高兴。猎人又礼貌地说:“母亲啊,你在里面干什么?”美女不回头也不做声。猎人又小心翼翼试探着叫:“jiejie…meimei?…那个美女皱起眉,自他一眼,似嗔似怨又似娇。猎人终于明白了,热烈地说:“我亲爱的妻子塔威,你出来吧。”美女笑了,跳出大蛋壳,与年轻的猎人结为夫妇,并且生下一个男孩。妻子每天出去干活时,临出门总要嘱咐婆婆不要打开米缸看。婆婆好奇,终于把米缸打开了。她发现里面有一束稻,这是动物吃的东西。婆婆恍然大悟,儿媳妇是只食草动物。美丽的妻子见秘密暴露,就变成一只鹿逃入丛林中去了。当她的丈夫回来时,母亲把这一切都告诉了他。年轻的猎人不相信,追踪到丛林中,发现一只鹿在跑,就射出一箭,把鹿射死了。当他烤好鹿rou,他的儿子正要吃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悲泣的声音:“孩子,不要吃我,我是你的mama呀…”儿子放下鹿rou,他哭了,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