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夜深煮茶论枭雄 (第1/3页)
第十九章 夜深煮茶论枭雄 《神秘岛》: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有光鲜一面,也有阴暗一面,他们需要背负的事情太多,能够舍弃的事情太少,这种人生需要耗费太多精力。有豁达者便高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上位者如果无欲,很快就会被有权欲的人取而代之,因果循环,造就着长江后狼推前狼。 人人都知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因此,每个人挤破脑袋都要往上爬,即便踩着无数人的肩膀和鲜血,也要一往无前。 但鲜有人清楚,最高的一层是容不下多少人的,不然就会危及整座大厦。 树倒猢狲散,这是一条亘古真理。 这种生活不是萧云想要的。 他的心越来越趋于平淡,似乎很少有事情能让他大喜或大悲。 他喜欢现在的这种心态,这种无论风雨多大,而依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十里清扬最后一丝灯光熄灭,一切都归于黑暗。 金爷五人早已离去,张山泉迟早会知道是谁让他的计划落空,却不必过于忧虑。 既然无法阻止历史的脚步,只好听之任之。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街上行人寥寥,清冷孤静。 萧云并没有踏上回家的路途,而是乘公车来到了老城区的一条街道。 这条街道很干净,也很安静,两旁栽满了婀娜的紫荆树,路灯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马路上,显得稀稀落落,影影绰绰。此时还不是紫荆花开时节,因此,并没有杜甫笔下“风吹紫荆树,色与暮庭春”的美景。 萧云走进一个住宅小院,来到一栋小楼前。 小楼不高,只有五层,都是旧式建筑,一楼人家带有一个不大的小院。 这是萧云第六次来这里了,不说轻车熟路,却也并不陌生。 他轻敲一楼的院门“嘟嘟”的敲门声在黑夜中并不响亮,显得空灵。 半晌,一个系着围裙的保姆从屋里出来开门,见到眼前的年轻人,善意地微笑,然后向着不远处的一棵参天大树打了一个很奇怪的手势,跟着一粒原本落在萧云后脑勺的小红点瞬间消失。 保姆欠身让年轻人进门,看得出来她对于萧云很是尊敬。 屋里安静异常,布置得别致幽雅。 一盆青竹幽幽,一套藤具古朴,一副屏风气派。 一盏孤灯下,一位老人正坐在轮椅上,双目清寒,却十分温柔地看着进屋的年轻人。 老人很瘦,在黑夜中显得很孤寂。 他看着渐行渐近的年轻人,原本没有丝毫表情的脸上浮现出一种很奇怪、很满足的神色。 萧云走到他身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燕老,我又来看您了。” 老人轻笑一声,张开双臂,柔声道:“孩子,到这来。” 萧云缓缓低下身子,将自己的头轻轻搁在老人的肩膀上,将自己的身体投入对方并不宽广的胸怀,轻轻一抱。直到此时,萧云才清晰地感觉到老人的身体是如此的瘦弱,用瘦骨嶙峋来形容都不为过。 老人轻轻地摸着怀里年轻人的头,像在抚摸着一件稀世珍品,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 两人的身体接触有些轻柔,萧云却感觉到温暖。 良久,两人才缓缓分开,老人扬手让萧云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紫檀木茶桌上摆着一套紫砂茶具,色调沉稳古雅,不染妍媚,堪称绝品。 北宋梅尧臣曾有诗赞:“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紫砂茶具以茶壶最为珍贵。 那只宜兴茶壶尤为小巧玲珑,竟然是明末清初的宗匠时大彬的“调砂提梁壶” 壶面由书、画、印铭刻而成,杂囱砂土,宛若夜空繁星,泛出白点斑斑。 明代文霞亨在其《长物志》中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一语便道出了紫砂壶蕴藏茶香又不使茶叶烫熟的特点。 绝世文豪苏轼一直喜欢这种提梁式的紫砂茶壶,后来这种提梁壶还被称为“东坡壶” 萧云初次见时,错愕得顿失滔滔,捧在手中把玩许久,始终恋恋不舍。 老人因为行动不便,不能随意走动,品茶就成了他最大的娱乐。 名茶百种,他却独爱碧螺春。 碧螺春茶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适合他这种有耐心的人。 老人将用武火急沸地水倒进紫砂壶,竹枝般的枯指熟练地点着茶“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泡茶法在老人的一点一提下,显得那样的优雅,如舞蝶绕花,轻盈灵动。 老人平时都是一副对世事漠不关心状,唯有在泡茶时才凸显出奇的专注。 萧云微笑地接过老人递来的一杯碧螺春,抿了一口,舌底生津,茶味盈口。 善于监评茶的行家,很讲究欣赏茶的“香韵”即茶叶独特的风格或韵味。 显然,萧云是这方面的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