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前身_第十二章招商奇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招商奇功 (第3/5页)

    “我们绿水并不怎么富有,如果我们现在把街道建设的架子拉那么大,会不会有人来建房子?”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了,我们绿水在外打工的人员很多。每年从外面要‘引进’大量的资金,他们挣钱回家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娶老婆,另一个是做新房。从乡土管所那儿反映的数字看,每年到我们这儿登记办理建房手续的就有不少,而且目前呈上升趋势。前不久我到各个村里去了解了一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想到街上来建房居住的,特别是有一部分人员希望能到集镇所在地经商做生意。只是他们当中有些人还存在顾虑,一是担心我们的地价过高,二是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怕一两户人住过来之后受欺侮。只要我们对农民到集镇建房进行适当优惠,在土地价格上适当放宽,加大宣传力度,让他们打消顾虑,不出五年,我们这个街道两旁的土地就会升值,将全部变成商业用地。到时集镇上了规模,就会带来商机,有了商机我们就有了税源,我们的可用财力就会多起来。”

    萧如峰的一番话,使许多干部感到耳目一新,他们过去从没有想到过这样去运作土地,不由得对萧如峰大加佩服。

    “萧书记,你这个方法好,既盘活了我们镇里的土地,又办了实事,使们的城镇建设步子迈得更快了。”

    为了广泛收集意见,同时也是加大宣传力度。萧如峰召集乡直单位的一把手,绿水街上的部分住户代表、商业代表搞了个简单的听证会。

    “我相信五年之后,我们绿水镇就是一个繁荣的小城镇。我们的街道将更加整齐开阔,街上的常住人口将大幅增加,经商的同志生意将更加兴隆。”萧如峰的话使大家受到了鼓舞。

    结果,这个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

    招标工作很顺利,共有十位开发商前来参与投标,每亩十二万元起价,最后,来自广东的开发商李春发以每亩十六点八万元夺标,取得开发权。

    开发当中有一点小插曲,拆迁时遇到点阻力。

    阻力主要来自乡政府旁边的两户住户,一户叫汪得义,是个屠户平时为人霸气,想多要点拆迁费用,准备跟镇里抗一阵子,等镇里妥协。

    “大家都不要忙着搬,拆迁都这样。只要跟开发商对抗一阵子,费用就会高出很多。”

    另一户是个老人,叫吴信和,因为在当地“和”“佛”读音相近,大家都叫他“吴信佛”这个吴信佛倒真是个信士,思想上很顽固。他主要不是在乎钱的多少,而是说他的房子风水好,是无价之宝,不能拆迁。“我家的房子,无论是谁无论多少钱也别想让他们从这里搬出去。”

    萧如峰心里清楚,拆迁补偿的标准得按照规定cao作,不能随意降低,但是也不能随意提高。降低了拆迁户吃亏,容易引发纠纷,提高了政府吃亏,只要开了先例,今后的工作会越来越难做,部分人会起来漫天要价,政府就会陷于被动局面。因此,他决定无论如何不能突破这根底线,一定要把住,为了今后的工作,即使多花点人力也要把工作做好。

    镇里印制了一份拆迁意见建议书,发到各拆迁户手中,同时,也把拆迁的相关规定款项印在上面,让拆迁户知道,自己的权利是什么,自己在拆迁中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在意见建议收集上来之后,组织召开了一次党政班子联席会,对意见建议进行研究,统一部署安排,同时也统一了口径。然后,萧如峰召集拆迁户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上他反复把这次搬迁镇政府、兴建农贸市场、扩大绿水市容的意义作了说明,并且很有鼓动性地阐明了这几项工作的意义,以及绿水的前景。由于他的准备充分,引用了大量准确的数字和一些外地的事例进行说明,因此,说服力很强,大部分的拆迁户都表示同意,表示愿意配合政府做好工作。同时,针对一些拆迁户提出的意见建议做出了明确的答复。

    最后,萧如峰表明了政府的决心“请各位放心,合理的要求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满足,对不合理要求,我们也决不会牺牲集体的利益来满足少数人的要求。对一些无理取闹阻碍绿水建设阻碍发展的人员,也绝不会姑息纵容。”

    镇里成立了一个拆迁工作组,专门做拆迁户的工作。三天下来,大部分折迁户都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只剩下汪屠户和“吴信佛”两户钉子户。

    “大家做工作时请记住,拆迁是一个敏感问题。首先是我们的做法要合乎政策法律要求,其次是我们工作方法要特别注意,大家一定要耐心、细致,再耐心、再细致。我们是在为绿水人民办一件实事好事,不要搞成野蛮拆迁,把好事变成坏事。”

    萧如峰交代综治办、乡派出所,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对汪屠户这种人,工作的时候要小心些,不要正面发生冲突,要讲究点策略。”

    “你们先去做汪屠户的工作,记住,按照标准,一分钱都不能提高。至于其他的要求,只要不违反原则,不会让其他拆迁户产生什么想法,可以考虑。”

    在工作组的其他人员动员无效后,萧如峰利用晚上五次上门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汪,你是做屠宰的,绿水的城镇扩大之后,居民的生活需求量也会增大。拆迁对你们这些在绿水经商的个体户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害处。”

    汪屠户想想,萧如峰的话也有道理,万一起诉到法院,真要赔偿起来,可能自己一分钱也拿不到,终于将拆迁协议签了。

    “萧书记,我是被你的诚心感动了。这协议,我签了。”

    “吴信佛”一家出了两个研究生,一个本科生,他家的考出去的两个研究生也是目前绿水仅有的两个。因此,吴信佛认为自己家的风水特别好。萧如峰联系到“吴信佛”的三个儿子,希望他们能做通父亲的思想工作,动员父亲配合乡政府的拆迁工作,三个儿子都打电话回来反复说明了政府这项工作的意义,希望父亲能积极配合不要拖后腿,他的在大学里教书的儿子还特意回来了一趟。可是“吴信佛”十分迷信,就是不迁,反而把几个儿子大骂了一通,说要是没有这样的好风水,就不可能有他们几个的今天,说他们得了好处忘了本。

    儿子们只好摇摇头,很抱歉地给萧如峰回了电话“萧书记,真的很不好意思,我父亲的工作我们也没有做通。你如果有什么好办法我们一定支持,说实话,他辛辛苦苦送我们出去读书,十分不易。我们也不愿意太伤他老人家的心,更不愿意伤害他老人家。”

    那天,吴信佛正在家门口的时候,萧如峰和开发商李春发来到几户拆迁户的房子前面,李春发说“萧书记,你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