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夫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之间 (第6/8页)
说话时间,出国前有这个机会,正好多谈谈。可谁想到呢,周恩来迟迟不谈,难怪她心中有气。 在火车上,周恩来虽然聊了些话,却并不谈国际会议的事。眼看要10点了,邓颖超终于沉不住气,一边频频看表,一边催促:“快开车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周恩来笑着只顾谈闲事。 “你没别的正经事要交待的吗?”邓大姐一次次暗示,周恩来就是不响应,好象真忘了出国前谈话的惯例。 “要开车了。”邓颖超终于不打算抱希望了,最后看一眼表,开始“逐客”“你怎么还不下车呀?” 周恩来笑得蹊跷,作势作态地看表:“早着呢,还差两小时呢…” “你的表停了!”邓颖超又急又气“已经10点…哎哎…”话音没落,列车已经驶动。邓颖超喊了两声哎哎,绝望地把目光从车窗外移向周恩来:“叫你磨菇,这下子热闹了…” 周恩来淡淡地望一眼车窗外,不经意地说:“还是很正点的啊。” “你怎么办?”邓颖超算服了周思来的静气“在前面停一下?这可是趟国际列车。” “我已经安排加挂了一节公务车,我要去天津同市领导谈工作。”周恩来故意讲得很平淡。 “你、你,你怎么不早说?叫我…”邓颖超松口气,真有点哭笑不得。 周恩来直到这时,才像个恶作剧的孩子一样开心得意地笑响一串,说:“咱们老俩口都忙,一直没机会聊家常,我这样安排,没人来打扰,不是很好很别致吗?可以尽情聊上两小时…” 邓颖超那种欢喜兴奋的情绪洋溢于色,两眼闪闪发亮。她的喜悦也带给了周恩采更大的喜悦,老俩口在火车上,谈国际会议,聊家常,那真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愉快的旅行。 车到天津后,公务车停了,国际列车继续行驶。周恩来留在天津处理工作。邓颖超从苏联回国后,与周恩来聚齐,又一道去南开中学等地漫步;旧地重游,回忆往事,老俩口难得那么轻松愉快。当时,我们工作人员都为他们那种纯洁深厚的恋情所感动,心里热,眼睛也热,那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能够深挚持久,为人楷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对爱情的专一。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博士来中国访问。他搞社会学,对中国的文明却难以理解。 他曾见到周恩来的保健护士郑淑云,一本正经地问:“周恩来这个人说话你们为啥都愿意听!是不是因为他长得漂亮?” “不对,先生,你说得不对。”郑淑云用东方的文明指正西方的文明:“我们的总理有一颗美好的心,他总是用事实说话,他总是以身作则,他要求别人的事首先自己都能做到,所以我们都愿意听他的话。” 周恩来英俊、威武、睿智;高雅、潇洒、风度翩翩。在西方人或许多东方人看来,这是很能吸引女性的。一些记者在观察时,也常常以自己的心思和观念去作评论。说什么“甘地夫人为周恩来的魅力所倾倒”说什么周恩来是“东方第一美男子”连林巧稚也完全被“倾倒”了。 这些评论是浅薄而低俗的。 周恩来的魅力无疑是引人的,但这魅力决不在于漂亮,而在于心灵的高尚、高雅、高洁、高绝! 林巧稚是说过热爱崇敬总理的话:我以前是信仰上帝的,现在我的上帝就是周恩来。 林巧稚谈她见到周恩来第一面的印象时,绝没有只字说他“漂亮”“英武”而是感动于他的领袖风度。 那是刚解放时,周恩来邀请一批专家学者赴宴,以期打消他们受国民党宣传而产生的对共产党恐惧的心理,相互沟通思想情感,解除误会。林巧稚经亲友再三劝说才决定去赴宴。她亲眼看到周恩来走到协和医院一名教授面前,伸手要同这位教授握手。这位教授却自恃清高,傲慢地没有伸出手。周恩来毫无不悦之色;既无粗鲁人容易有的怒形于色:也无文人相轻,容易发生的以眼还眼。他是那么大度从容,那么谦虚和蔼,一如春风吹拂地和这位教授谈笑,寻找出谈话的共同点。两种作风一对比,令全场人感慨万千。林巧稚当即作出判断:周恩来确实有领袖风度! 以后,随着接触增加,林巧稚又多次讲过:一个国家领导人如果都像周恩来那样,国家就有希望了。 实事求是讲,所有见到周总理的女人,确实都热爱周总理。但这种热爱绝对是一种崇敬的纯洁之情,正像所有的男人也一样都热爱周总理。不过,也应该承认,同样的热爱,在夫妻关系中,对这种热爱产生的反应还是存在微妙的差异。 记得那是1962年的三八妇女节,周恩来和邓颖超请一批妇女代表到家做客吃饭。大家早就准备了照相机,一进西花厅就争先恐后地“咔喀”起来。 其中的侯波因为长期在中南海担任摄影师,照相机会多,所以不是那么“逮住机会不放”照几张就自觉地退到了一边。其他女同胞则不然了,见一次总理不容易,真有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劲头,围住总理不放,你帮我“咔嚓”一下,一次不放心还要两次,我又帮你“咔嚓”再“咔嚓”没完没了啦。 这时,在一旁的邓颖超等待一会儿,终于皱眉头了。忽然冲侯波大声说:“侯波,你怎么老照不够啊?” 侯波早就退一边不照了。但在场的女同胞中,只有她与邓颖超熟,是“自家人” 邓颖超说只能说身边人,自家人,当然不好说其他客人。但话显然是说给大家听的。 果然,女同胞们听到这一声,便陆续停止了拍摄。周总理这时仍然是那种从容似春的自然表情,愉快地招呼大家:“好了,照了相就该入席了。今天是大姐请你们的客啊。” 于是,气氛仍然保持了热烈欢快,没有发生任何拘谨或不自在的情况。 饭前,细心的总理不忘小声问候一声侯波:“挨批评了?” 侯波笑道“大姐没拿我当外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