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洪艺兵 (第3/4页)
离了镇街,在镇外的农民那里租了一间房子。大家自然都说周燕的母亲不好。但这次婚变的真正原因只有四个人最清楚,其中一个就是洪艺兵。洪艺兵没有对任何人,包括自己母亲说起过他那天听到的声音。他跟她们共守一个秘密的事实,使他有了一种对她们的莫名的亲近感。随着周蒸日益出落成人,这种亲近感又常常引起一种莫名的sao动。在宣传队他其实最情愿帮助的就是周燕,但周燕却是得到他帮助最少的一个。周燕不需要任何人背她过河,周燕从不吃零食,周燕绝少剧团女孩子惯有的恶习。但是这一次,周燕应该是需要他的帮助的。他这回是真心诚意的,没有丝毫表演的意思。也许有一点奢望,但肯定不是主要的。 他想错了。周燕还不到能够跟他沟通的年龄。周燕那时一心想做革命青年,一心想要抹掉母亲给她的生活涂上的污点,她不能做对不起领导,对不起徐光荣的事。 周燕把那首诗原封不动地交给了徐光荣,揭露了洪艺兵的丑恶嘴脸。 五 徐光荣当时的态度远没周燕本人那么激烈。他觉得周燕只要不全文照抄,学习学习也不是环事。洪艺兵的用心终究说不上恶毒,诗大歌大颂大好形势,我都未必写得这么好嘛!把周燕说得疑疑惑惑直眨眼睛。 徐光荣对洪艺兵的偏爱是明白无疑的,倘不是紧接着宣传队改成剧团,随即又更换了团长,洪艺兵的梦很难说圆不了。 这个镇跟邻省的一个镇交界。每年两个镇的文艺团体都要举行互相间的慰问演出。本来,每次都是由镇上的主要领导带队(这时候宣传队就改叫了“慰问队”)。逢到各自举行的欢迎和欢送一类仪式,都是由这位主要领导致词,宣传队的领导只负责演出。当了几年队长,徐光荣渐渐地有了不满足。在宣传队,他凡事做主,凡事说了算,做惯了主角,没有做配角的心理准备。因而,逢到慰问这一类重大的外交场合不让他出头露面,他岂能不觉得委屈。 恐怕也是他的劫数到了,这一回他实在克制不住,镇上带队领导刚刚说完,掌声还没有完全停止,他就主动站起来,高举起斟满酒的杯子,红通通的脸上满是激动,说:“各位,我再补充一句:我们两省两镇是邻居,又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真正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满场愕然,继而就爆发出大笑。本镇的人晓得他就是这种水平,心实是诚的;外镇的人以为他在剧团是专演丑角的,说话幽默。 镇上带队的那位领导很愤怒,回来汇报,就上纲到政治事故。一研究,把徐光荣免了,去管农贸市场。这使他的演讲才能得到一个尽兴挥洒的地方,又不至误什么大事。 徐光荣走后,宣传队正式更名为剧团,派了刘宗吾来当团长。刘宗吾原是教师出身“文革一开始前就担任县文教局副科长。后来受到冲击,下放回原籍,这次是落实政策。“刘宗吾”这名字听起来就是学究,他说话咬文嚼字,开会讲话,一定事先写好稿子,其中凡讲到自己的地方,不是说“我”而是说“卑职” 剧团换了新领导之后,洪艺气忽然觉得迷茫和空虚。刘宗吾虽然并没有怎样为难他,但肯定也不可能像徐光荣那样成为他的靠山。他的背脊一下又弯了下去,点头哈腰微笑又变得极规范化普遍化。政治上也更其严谨。“政委”是断不敢当了,但“政委”的原则性却是更加坚定了。 这反倒恰恰给他惹了祸。 那一年林彪出了事,按规定已经传达到了公社一级的干部,实际上满天下已经沸沸扬扬了。那时候小道消息正值鼎盛时期,是一般人得知新闻的主要渠道。但洪艺兵是绝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从不参与这类私底下的七嘴八舌,他的消息也就很闭塞。那回剧团加餐,喝酒前,他照例端起酒杯,先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接着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本来“红海洋”那个热潮已经过去了,但洪艺兵却坚持恭敬如仪。他这样做虽然不时兴,但也没有违反什么禁令,大家也就一直由他。而这一回,他却犯了大忌。 刘宗吾吓坏了。他是听了正式传达的。虽然他晓得洪艺兵并非故意唱对台戏,但这样的事一旦传出去,自己是要担责任的。他于是只有向镇上报告。镇上也晓得洪艺兵一向的为人,就让刘宗吾找个理由把事情掩盖过去。刘宗吾于是找洪艺兵谈话,说:“要是上面来人问你那天聚餐的情况,你就说你喝醉了,说过什么话都不记得了。”洪艺兵很疑惑,说:“那天我没有说什么,就是给大家敬酒前先敬祝了毛主席,又敬祝了林副主席,当时我还滴酒未沾呢。”他没有翻供,镇上也就只有来人,来的人直截了当地说:那天你肯定喝醉了,说过什么肯定忘记了,云云。他却更焦急,更严肃地反复声明:我给大家敬酒之前根本没有喝酒,不先敬祝毛主席他老人家,再敬祝林副主席他老人家,我怎么能先喝酒呢。 不管你怎么给他挖沟,他的水就是不往那儿流。这就不能不引起别人对他的怀疑了:他是真不晓得,还是故意装戆说反话!上面于是决定:发动群众,查他一查。 洪艺兵后来很不明白,这么多年来,他在剧团,小心得不能再小心,巴结得不能再巴结,却不晓得为什么,别人对他积聚了这么大的仇恨,个个同仇敌汽。 男演员们最为愤慨,对他声讨最烈的是他“是不是打过周燕的环主意,是不是癞蛤蟆想过吃天鹅rou”那些他曾如同母亲般地孝敬过的女演员们也不甘心被他冷落,全体奋起,呼天抢地。那个被他暴露过仅仅穿着大红裤头形象的阿庆嫂问:“那次你是不是故意的?”那些下过河被他背过的人也同样声色俱厉地逼问:“那次你的手为什么搂得那么高?” 洪艺兵自始至终没有抗辩一句,对所有的控诉他都一律点头称是。 六 换了别人,也许就很难把人再做下去了。但洪艺兵从小就是在别人的鄙视下面长大的,让他矮人一头,他把身子缩一缩就是,早已惯了的事,不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