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五十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五十一 (第10/12页)

  山西雁北道,驻节代州,大同道,两人,一个驻节大同,一个驻节朔州,阳和道,潞安道,岢岚道。

    陕西肃州道,固原道,临洮道,驻节兰州,洮岷道,驻节亟盟,靖远道,榆林中路道,榆林东路道,驻节神木县,宁夏河西道,驻节宁夏,宁夏河东兵粮道,驻节花马池,庄狼道,漠羌道,潼关道。

    湖广辰沅道。

    河南睢束道。

    福建兵备道,巡海道。

    广东南韶道,南雄道。

    四川松潘道,威茂道,建昌道,重夔道,安绵道,叔泸道。

    广西,分巡兼管兵备。

    五道都参见分巡道。

    贵州威清道,驻节安顺,毕节道。

    云南曲靖道。

    另外又有协堂道,副使,河南、浙江间或设置,水利道,浙垄,屯田道,婆耍、河南、旦址三省屯田兼理驿传,管河道,河南,盐法道,抚治道,陕西抚治商盗道,湖广又有抚民、抚苗道,监军道,因事而不常设,招练道,L韭棰有时设置。

    北直隶的道挂靠在山东的,便是密云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挂靠在山西的,便是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井陉道,蓟州、永平等道。

    南直隶的道挂靠在山东的有,太仓道,颖州道,徐州道;挂靠浙江、江西、湖广的有,蓝锉道,漕储道,常镇道,庐凤道,邀奎池太道,淮扬道。

    按照明朝初年制度,担心郡守县令等行政长官贪脏枉法,因此在直隶府州县设置巡按御史,各布政司所辖地区设置试愈事。

    废除试愈事之后,改为按察分司四十一道,这是分巡的开始。

    分守开始于永乐年问,常常命令职能部门官员巡视民间疾苦。

    后来就定下右参政、右参议分守各自管辖的府州县。

    兵道的设置,仿照试行于洪熙年间,因为武将文墨粗疏,便派遣参政副使沈固、刘绍等前往各总兵处整理文书,商量机密事务,自身不曾亲领军务。

    到弘治年间,兵部尚书马文升顾虑武职不整治,提议增设副愈事一名进行整饬。

    从此兵备官员充盈天下。

    两京不设布、按二司,因此用御史督学。

    后来添设的守、巡各类官员无从辖属,就挂靠在邻近行省布、按司官处。

    行太仆寺,卿一人,从三晶,少卿一人,正四品,寺丞没有固定人数,正六品。

    它的下属,主簿一人,从七品。

    掌管各边防卫所营堡的马政,听命于兵部。

    凡是军用马匹烙印、分发、钉掌、繁殖,按时监督视察。

    每年春秋雨季,检查马匹增减、马龄,每三年考核一次,布、按二司不得干预。

    有瘦弱损失,便听从兵部弹劾处罚。

    苑马寺也如此。

    洪武三十年,设置行太仆寺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

    山西、北平、陕西,每寺设少卿一人,丞三人;甘肃、辽东,每寺设少卿、丞各一人,选择退休的指挥、千户或百户担任。

    永乐四年,允许寺官惩办处理治所管辖的卫所镇抚首领官员。

    十八年,以北京行太仆寺为太仆寺。

    宣德七年,发配死囚犯应当充军的,到陕西行太仆寺养马。

    弘治十年,选拔向来有才能名望的人补任本寺官,比照太仆寺官提拔。

    嘉靖三年,听从御史陈讲请求,增设陕西、甘肃二寺各少卿一人,分管延绥、宁夏。

    二十九年,命令寺官遇皇上生日,轮流每年进贡表文。

    苑马寺,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一人,正四品,寺丞没有固定人数,正六品。

    他的下属,主簿一人,从七品。

    各牧监,监正一人,正九品,监副一人,从九品,录事一人。

    各苑,圉长一人,从九品。

    掌管六监二十四苑的马政,听命于兵部。

    所有马苑,视大小分为三等:上等苑牧马万匹,中等苑七千匹,下等苑四千匹。

    所有放牧之地,为草场、荒地、熟地,严格禁令并划界作标记。

    所有牧人,为恩军、队军、改编之军、充发之军、招募之军、抽选之军,都登记并且供养他们。

    所有马驹,每年登记牧养的数目,上报兵部,便于听从考核。

    监正、副掌管监苑的放牧事务,圉长率领群长养殪马匹。

    永乐四年,设置苑马寺共四个: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

    五年,增设北直隶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

    妪董、长查、咸和、驯良四苑,隶属清河监。

    水州、隆萃、大牧、遂宁,隶属金台监。

    沂池、鹿鸣、龙河、量墨,隶属涿鹿监。

    童阳、龙山、万安、蕃昌,隶属卢龙监。

    清流、广蕃、龙泉、松林,隶属香山监。

    迩塑、崇义、兴宁、永成,隶属逼丛监。

    六年,增设甘肃、平凉二寺监。

    每寺各六监二十四苑。

    十八年,革除北京苑马寺,并入太仆寺。

    正统四年,革除甘肃苑马寺,改调牧恩军到黑水口,隶属长乐监。

    弘治二年,革除平琼寺丞一人。

    十七年,都御史杨一清奏请行太仆、苑马二寺人员缺乏,选拔有才能名望的参政、副使补升为卿,参议、愈事补升为少卿,以振兴马政。

    十八年,又奏请添设寺中人员。

    嘉靖三十二年,以辽东寺卿张思兼管金、复、盖州三卫军民。

    四十二年,又命兼理兵备事。

    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没有固定人数,从六品。

    他的下属,经历司,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从八品,库大使、副使各一人。

    所管辖,各场盐课司大使、副使,各盐仓大使、副使,各批验所大使、副使,都只有一人,都没有入流。

    都转运使掌管盐监之事。

    同知、副判分掌其职。

    都转运盐使司共六个:为两淮、两浙、长芦、河东、山东、福建。

    分司十四个:泰州、淮安、通州隶属两淮,嘉兴、松江、宁绍、温台隶属两浙,沧州、青州隶属长芦,胶莱、滨乐隶属山东,解盐束场、西场、中场隶属河东。

    分副使或者副判临任,督管各场仓盐课司,总属于都转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