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血珠_第二十三章方丈还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方丈还魂 (第4/5页)

上下来,各自回屋作准备。皇甫敬他们决定一同走。

    牧逸生把自己关在屋内,也不知他在干些什么。

    汤四姑敲开了门,道:“牧先生,有事相商,可别挡着道不让进。”

    牧逸生红了脸,忙道:“姑娘请进。”

    汤四姑大大方方进去坐下,道:“牧先生一人关在屋里,不理人,好清高!”

    “哪儿的话,只是性情…”

    “好啦,牧先生,事情紧急,请马上跟我出去一趟!”

    牧逸生十分惊奇:“出了什么事?”

    “跟我出去就知道了。”

    牧逸生道:“遵命。”

    汤四姑笑道:“你真要那么听话就好了。”

    两人出门下了楼,汤四姑故意说些风马牛不相关的话,以引起坐在楼下走廊里聊天的湛蓝兄妹等人的注意。仿佛他们外出购物,一会儿就要回来的。

    牧逸生房中的衣物,由霓虹进去收拾打好包裹,提到隔壁房中爹爹那儿放好。

    她十分注意湛蓝肌的举动,只见他们聊了一会,大概嫌冷,进屋烤火去了。

    她赶紧招呼黄霞,把几个包裹提着,迅速出了院子。

    接着,牛三、野哥儿和三个老儿也走了。

    楼上,皇甫敬等三老正与王耀祖辞行。

    皇甫敬道:“人多惹眼,不如兵分两处,互为犄角,随时保持联络为好。”

    王耀祖觉得有理,道:“好虽好,但各位住在外边颇为不便,这…”陶荣道:“不必担心,我辈武林人,行侠江湖,四方游走,倒也习惯的。”

    王耀祖道:“今日且住下、待在下聊备薄酒,大家…。

    福敬道:“施主不必客气,叨扰十数民已蒙盛情招待,好在我等并不远去,”不过暂别而已,待伏魔降妖之后,大家再欢聚一堂!”

    皇甫敬道:“为使敌方不明真相,我等须离开台怀镇数日,然后再悄悄旧雨楼,届时再与王兄联络。请王兄不要送行,我们也一个一个人不知鬼不觉出门去,不必惊动他人,也无须在门外惹眼。”

    由于众人坚持,王耀祖只好同意.

    于是,众人脱了身。

    按事先计划,大家走到台怀镇外会合.

    陈野把大家带到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找了家小店住下。

    牧逸生见大家都来了,不疑有他。

    当晚,决定不外出探查,以防白天被大兴寺的眼线发现,晚上贼人来找麻烦。

    是夜,陈野又悄悄离了小店,直奔大兴寺塔林,他要把和尚说的秘密弄清。

    走进塔林,他站下静听,那奇异的、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引起的响声,又像股轻烟似的在夜空中飘浮,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快走出塔林时,他已察到前面三丈外,有人藏于塔边。

    他也隐在了一座塔身后,然后悄悄横移,从侧面走到比前面那人稍前的地位。

    他要看看,是什么人在那儿。

    从几丈外的塔身后探出头来,运动干目,发现是个和尚坐在塔身下,正聚精会神地瞧着前面。

    不错,这一定是昨晚遇到的那个和。尚。

    他正瞧什么?

    顺着他的眼光瞧去,除了几座塔,和前面黑洞洞的峡谷,什么也没有。

    对了,他不是看,而是在听。

    这么说,昨夜和尚和他一样,被这说不清的怪异声音引来,所以彼此才会相遇的。

    那么,要不要去见和尚?_

    正犹豫,那怪异的细声似乎稍大了些,便专心听辨这声音到底是何物引起。

    渐渐,他似乎听出了点名堂.

    这像不像喘气或是重浊的呼吸声呢?

    似像又似不像.

    那么,是不是…对了,像有人睡着了打鼾。可是,打鼾声音哪有这么尖呀?

    现在,声音又细了,又什么都不像了,咦,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干脆,潜进谷里去瞧瞧。

    他主意打定,打算再横过几丈,离和尚远些,免得又被他发觉。

    还没动身,他发觉和尚不见了。

    也许,和尚走了。于是,他径直往前走去,刚走三四步,一个蚊蚋般细细的声音钻进了他的耳鼓:“施主,往前便是死路,这又何苦来,请速速回转!”

    咳,又被和尚发觉了.

    他转身走回,发现和尚并未离开,只是坐到临近的一个塔身下而已。

    还离和尚一丈余,和尚早就转身,亮给他一个脊背,然后又引他钻进塔林,左弯右拐,到了塔林的另一头边缘。

    “施主,为何不听老衲相劝,今夜又来,不怕死么?”和尚仍背对着他,不欲以面目示人。

    “除魔荡妖,死又何惧。”

    和尚叹了口气:“施主侠心可佩,然老衲昨夜已向施主说过,施主不是对手,虽死何益?

    还是请回去吧。”

    “大和尚又为何在此逡巡?不怕危险么?”

    “施主有所不知,老衲隐于此地,实有不得已之苦衷,施主则不同。”

    “这峡谷里到底潜伏着何等人物,大和尚愿道其详么?”

    和尚道:“老衲虽有所见,但并不全知底细,然而老衲已有九成之把握,峡谷中人正在练天蚺吸盘功,而且有了九成九的火候,翻过今年,功德圆满。练成此功,只怕无人能敌。”

    “这又有什么了?他练他的功,与别人无干,怕他什么呢?”

    “施主有所不知,此人嗜杀成性,穷凶极恶,大江南北,塞内塞外,大河上下,白山黑水,数十年来都有他留下的命案。但他行踪飘忽,常作千里万里行,因而无从捉摸。加上他经常改名换姓换装,或僧或道,或儒或俗,或富豪士绅,或市井小人,因此并未惊动江湖,这也是他多年作案后仍然安然于世的原因。他不像绿林二霸,也不像乾坤三修罗;闹得江湖人人皆知。他并不追求名满江湖,他只求随心所欲,jianianyin烧杀,无所不为,过得逍遥快活,又不被武林正道仇视,也不被绿林黑道忌羡。江湖上,识他真面目的并不多,所知也极为有限。老衲若不仗着当年一点机缘曾见过他,今日也不会认出他来。他本来武功就极高,修为只怕不在绿林二霸、乾坤三修罗之下,如今他又不知从何处习得天蚺吸盘功,江湖上还能有谁是他的对手?邪功一成,他必然横行天下而不必再有顾忌。试想,这会给多少人带来灾难,又会有多少人命丧黄泉?施主现在清楚了么?”

    “如此说来,这人是天下无敌了?”

    “世间万物,一物降一物,或许天下有克制天蚺吸盘功的功夫,但老衲未曾听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