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梅开二度 (第2/3页)
曾与重耳谋面的历仲破天荒的在酒楼下求见。 即使重耳酒兴正浓,脑袋里也被胜利的酒灌得迷迷糊糊,但历仲的名字还是让他顷刻间提聚起精神。不仅仅因为他是士子门下鼎鼎大名的人物,更非他在周朝的崇高身份,而是他与夏叶的关系。 在俅无极与十二道墙的簇拥下,重耳缓步来到楼厅,抬头的第一眼,他便从厅中数位陌生人中找到了历仲。 历仲端坐大厅一角,表情轻松的与一位晋国护送将军说着什么。似乎感应到什么,重耳一只脚睬进大厅的同时,他倏地转过头,微显消瘦的脸上布满长须,一对半开半阖的眼睛顿时精光四射,目光像箭矢般朝重耳射来。 论朝规,重耳矮他不止一截,当下便施礼相迎,连道:“恭迎历上卿!” 历仲见状连忙起身,急行几步扶起半躬在地的重耳,两只枯瘦的细手紧握住重耳的肩膀,露出宽慰与感激的笑容道:“公子救吾师尊之女于难中,吾谨代表士族谢过公子。”说完便后退两步,欲作行礼状。 “使不得!”重耳虽说不明朝规,可他在历仲刚到上祁时便请教过礼仪官,得之历仲之身份地位均高过献公,他不敢逾越礼节,不敬天子之罪更不能落人口实,因此大急中一把拉住历仲欲下躬的身子,头摇的像拨狼鼓一样,再次道:“历公万不可折杀重耳。” 历仲露出一丝狡桀的笑容,突然转首对手下道:“吾与重耳公子想单独一叙…” 东周侍卫与晋国护送使均识趣地退往内室,俅无极也在重耳的示意下退了出去。 “夏叶明晨随吾回周。”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重耳还是“啊”了一声,脸色立转铁青。要是依他以前的性格,恐怕早就一口回绝,而且以他目前的地位与实力,也有能力把夏叶留在身边,但影响到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狐家首当其冲,还有追随他的一批人。 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他已经懂得遇事冷静这个道理。 见重耳没有预料中的反应,历仲略显失望又感奇怪,忽然提高声音道:“公子一直不为献公所喜,可有所备乎?”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使得重耳浑身一震,不敢相信似的望着历仲,天子上卿此问大有深意,按道理历仲绝不可能私出此问,更不可能是天子所授,那么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重耳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定了定神,道:“为人之子,当为所从,历公恐怕是听到什么谣言罢了。” 历仲手抚美鬓,两眼精光一闪一合,哈哈一笑道:“公子身为长子,善兵知礼,理应立为太子,晋国内难重重,非公子这般贤者方能振兴,当今天子更是希望晋有明君,公子难道不曾有过一争之念乎。” 重耳暗自惊讶,看情形这历仲似乎是支持自己一方,但东周势弱,已失去决策权,他们只希望看见众诸侯的实力保持均衡,相互制约,只有这样周王朝的地位方能稳固。 “太子申自幼熟习礼法,乃文武双全之人,耳如能辅佐之,便是福分,历公休得再提此藐视礼法之言。” 重耳此言似乎早在历仲意料之中,他好整以暇的道:“公子似乎在装糊涂,你的处境很是不妙,即使有太子申顶在你前面,献公也不会容忍在奚齐继位前还有其它势力存在。以前尚不明显,但公子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只会加重骊姬的嫉恨之心,我敢肯定,公子回晋后必有大难。” 重耳不得不佩服历仲对晋的熟悉程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暗自一叹道:“历公此乃全空猜测之言,不过…”重耳脸色突显凝重道:“以历公之智,不会无的放失,定然有其解法?” 历仲表情神秘的笑了笑,话音忽然轻如蚊呐道:“公子既不愿为太子,申必不保,留在晋国,必至内乱。纵然有众多朝臣的支持,也难抵大王一言。然天下诸侯,莫出周天子之贤,如公子愿意,周之上将军便是你囊中之物。” 重耳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好似在清理昏乱的思路,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子不敬父,罪在头顶,耳不敢背也。” 历仲微微有些失望,但依然长袖一挥,大度地说:“可以给公子有个考虑的时间,此话到此作罢,如公子觉得晋之难为,此言仍然有效。” 重耳诚惶诚恐,心怀感激地拱手道:“耳谢天子降天高地厚之恩!”说完起身长揖。 “哎!”历仲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长身而起,便往厅外走去。 重耳忽然想起夏叶,正犹豫该不该问及时。已走到门边的历仲突然丢出一句话来:“夏叶要见你最后一面,她在官宅等你。” “啊!”重耳只觉得全身血液都开始沸腾,精神陡然振作起来,当即大步往外冲去。 历仲与一干人面面相觑,摇头苦笑不止。 重耳急冲冲的一把推开院门,阴郁的天空仿佛突然间明丽起来。 厅门处站着一位十五六岁的美少女,正惊喜交加的直视着重耳,玉脸上散发着诱人的浅笑。 这一笑如花开般灿烂,似朝霞初现,使之重耳浑身涌起了奇异的躁动。 “小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