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心里想一套嘴上说一套实际做 (第5/7页)
们的船,便说:“船在哪?我怎么看着每条船都一个模样呢?” 老艄公喝了一大口酒,吹嘘地说:“在我眼里可就大不一样了。我这船,在几百条船里混着,我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像谁都认得自己孩子一样。”他二人沿着码头走着,老艄公渐渐着急了:“怪呀,明明是停在这里的呀!” “找不着了吧?”晓月说“方才还说大话呢。慢慢找,船上还有大活人呢,丢不了。”老艄公又认真地转了几圈,颓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糟糕,船不见了!这可怎么好!这是我一家人吃饭的本钱啊!”晓月生气了:“你一条船知道心疼,你船上的人你不当回事?快找船,找不着船我冲你要人。”她把老头从地上扯衣领提了起来。 老头也顾不得吃喝了,颠簸着来回跑,把吃食都洒了满地。 晓月则一路大叫:“小姐,小姐,你在哪?” 偷香窃玉 掌灯后的平章府里静悄悄的,朱元璋有饭后办公的习惯,或批公事或看书,很晚才能回去休息,有时就睡在公事房里。 朱元璋又在往屏风上贴纸条,胡惟庸进来,见他新写的一条是“问宋濂,改正朔否?” 胡惟庸面露惊喜,改正朔不就是称帝吗?他马上恭喜朱元璋:“早该有自己的年号了,早该登极称帝了,部下都等不及了。” “称王与不称王,各有利弊,我还没有想好。李善长、陶安、徐达、汤和,几十人的联名劝进表都递上来了。” 胡惟庸说:“这是天意。天意赐予而不取,也是大不敬的。” 朱元璋笑笑,他更关心的是达兰那里安排得怎么样了。 “我已把从前元朝行台御史大夫福寿的宅第弄过来了,派了几十号男女去服侍达兰,这排场也不比她当大汉皇后时差呀!” 朱元璋叮嘱他:“人家是惊弓之鸟,又是新寡,要好好待人家。” “主公盼了这么久,才把她盼到手了,就这样让她守孝三年?” 朱元璋说:“我不过说说而已,那就由不得她了。我顾及的倒不是达兰从不从,她又不是个黄花处女,我这样对她,已经是捧上青云了,发点小脾气邀宠,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胡惟庸眨眨眼,问:“主公担心的是大夫人、二夫人那里不好交代,对不对?” 朱元璋笑了:“知我者胡惟庸也。” 胡惟庸献策:“如果主公称帝就好了,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后宫广置妃嫔,置它一千个也不为过,谁也不好说什么了。” 这话显然打动了朱元璋。他笑吟吟地站起身,胡惟庸料定说到他心里去了。他马上鼓动朱元璋该去看看达兰,以免人家有受冷落之感。 朱元璋听后心猿意马起来,便叫马上备轿,又嘱咐轻车简从,胡惟庸当然心领神会,只叫人开后角门,不惊动侍卫们。 几乘轿子来到行台御史豪宅前,打前站的云奇对把门的人说了几句什么,大门开启。一片灯笼移近,簇拥着朱元璋的大轿进去。 朱元璋在第二进院子落轿后,骑马的胡惟庸说:“主公自己进去吧,我们在门房那里等。”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看灯火通明的大厅,里面静悄悄的。 豪宅大厅里几乎成了灵堂,这令朱元璋很不快。靠墙一张桌上供奉着:“大汉皇帝陈公讳友谅之灵位”点着香,供着果品,达兰穿孝衫,面无表情,见朱元璋进来,她也没站起来。 朱元璋勉强露出笑容问:“这里怎么样?满意吗?” 达兰说:“这么一所豪宅一个人住,像一个空旷的坟墓。” 朱元璋说:“我是怕不安静。” 达兰讥刺他花这么大工本,会后悔的。 朱元璋说:“后悔什么?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达兰凄然一笑,没有解释。朱元璋告诉她“要什么,叫他们来告诉我。如果感到寂寞,可以把你家人接来作陪。” “有我一个人当人质就够了。”达兰冷冷地说。 “这你误会了。我是一片真心对你。” 达兰说:“你不要报偿吗?如果有,你现在告诉我。” 朱元璋沉吟一下说:“我实在渴慕你,如果你愿意,我会好好待你,陈友谅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陈友谅做不到的我也能。” “我已是残花败柳了,不敢承蒙错爱。” “你千万别这样说,我对你的心苍天可鉴。” 达兰问:“我若不答应呢?”朱元璋一时没法回答。 达兰说:“你可以杀死我,可以放逐我,对不对?” 朱元璋说:“我想我能感化你。” “用你的权力?我现在是笼中鸟,是你的阶下囚,你想干的事情肯定能干成。可是一个人心不在你这,给了你一个空壳,那有用吗?” 朱元璋感到无比沮丧,他向外走的时候,达兰连站都没站起来。 朱元璋简直受不了这种打击,这是对他多年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权威的挑战和蔑视,幸而他只栽在一个女人面前,如果是在文武官僚面前令他如此难堪,他会杀了她。 朱元璋受了冷遇,便出来坐在行台御史豪宅院子里听雨亭的石凳上,仰头望着苍茫河汉出神,失落,自卑,更多的是颓丧。 胡惟庸过来察言观色地问:“她不识抬举?” 朱元璋悻悻地说,他不明白,陈友谅给了达兰多大的好处、多少恩典,值得她如此为他守节。 胡惟庸劝慰他,过些天就好了。他听说,陈友谅救过达兰的全家人性命,在家乡为她家买了房子置了地,所以她感恩戴德。 朱元璋说他可以做得更到家,将来甚至可以封他家人公、侯。 胡惟庸道:“她口口声声要等三年孝满再说,这是推托之词。养一个贤士,还能图个礼贤下士、不耻下问的名声,而养她这么一个人,时间久了,没有传不出去的,反倒会坏了主公的名声。” 朱元璋向他问计:“怎么能让她回心转意、移船就岸呢?” 胡惟庸一笑,道:“只有生米煮成熟饭,她也就不会再闹了。” 朱元璋有几分意外:“你的意思是…”胡惟庸笑了起来。 朱元璋有点犹豫,道:“总有点强梁之嫌,不好吧?” 胡惟庸说:“主公别管了,你今天别走了,我一会儿把轿子、车马都打发回去。”朱元璋心存感激,却故意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胡惟庸说:“此事须快刀斩乱麻。主公也可以慢慢感化她,她只要不是铁石心肠,终会移船就岸的。但是,时间久了,怕大夫人、二夫人来发难,就不好收拾了。” “怎么会有污名声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