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_卷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七 (第8/10页)

、史枢上表说珍岛的叛贼徒众失败逃散,残余的党羽窜入耽罗。十九日,赐给河西行中书省金符、银海东青符各一面。命令好学的蒙古官员子弟兼学算术。二十一日,把济州升格为济宁府。把玉宸院隶属于宣徽院。高丽国王王礻直派遣使臣贡奉地方特产。

    六月初二,皇上敕令枢密院:“凡属军事方面的事直接上奏皇帝,不必经过尚书省,有关钱粮的问题写成奏议。”上都、中都、河间、济南、淄莱、真定、卫辉、氵名磁、顺德、大名、河南、南京、彰德、益都、顺天、怀孟、平阳、归德各州县发生蝗灾。十一日,宋军将领范文虎率领苏刘义、夏松等人的十万名水军救援襄阳,阿术率领诸将迎战,夺取了宋军一百多艘战船,敌军败逃而去。平章政事合答又派万户解汝楫等人半路拦击,擒获了宋军的总管朱日新、郑皋,大破宋军。十九日,皇上敕令:“凡是管民官领取钱粮的公务,等到年终时一起核查。”二十三日,招引、聚集河西、斡端、昂吉呵等地的居民。二十七日,山东统军使塔出、董文炳侦察到宋军想要占据五河口,请求筑城垣守卫。后来白白地失去了机会,宋军已经在那个地方树立了栅栏。事情传到皇上耳中,下令给塔出、董文炳不同程度的处罚。辽州的和顺县、解州的闻喜县农田发生粘虫灾害。

    秋季,七月初一,尚书省请求增加太原的盐税,一年以一千锭钱钞为限额,仍旧令太原本路兼管此事,皇上允从。设置回回司天台的职官,任命札马剌丁为司天台提点,签征女真族、水达达族士卒。派郑元负责祭祀五岳四渎的神灵,授予他司。。大夫之职。初六,南边人李忠进言说“:运山侍郎张大悦曾经和宋朝往来。”因为这件事没有证据,皇上下诏晓谕张大悦说:“宋朝善于用反间计,我不会轻信的,你不要有什么疑虑恐惧。”任命国王头辇哥在北京、辽东掌管尚书省的事务。初十,设置左、右、中三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十四日,巩昌府、临洮府、平凉府、会州、兰州等地降下霜冻,冻死禾苗。二十四日,宋军将领来兴国攻击百丈山营垒,阿术击败了他们,追击敌人到湍滩,斩首二千多人。高丽国王的世子王忄甚入朝做人质,珍岛上被叛党胁从的民户前来归降。

    八月初一,发生日食。初三,皇上敕令“:军队中占有土地四顷以上的站户,按照常例交纳租税。”初八,皇上下诏招降宋朝的襄阳守将吕文焕。二十一日,皇上的车驾从上都抵达。把成都统军司迁移到眉州。二十八日,皇上寿诞,开始设立内外仪仗和掌音乐的云和署。东川统军司率军进攻宋军的铜钹寨,守寨的总管李庆等投降,任命李庆掌管梁山军的事务。

    九月初一,皇上敕命都元帅阿术率领他部下的士卒前去攻取江南。初二,高丽国王的世子王忄甚辞朝返回,皇帝赐给高丽国王王礻直西锦,并以优诏抚慰他。初三,赐给刘整五百锭钱钞和邓州田五百顷,刘整推辞,改赐民田三百户,科差的调发和原来一样。赐给河南行省一年的经费二万八千六百锭钱钞。初五,撤销陕西五路、西蜀、四川的行尚书省,派也速答儿在兴元执掌四川行尚书省的事务,把京兆等路直接隶属于尚书省。在涡河击败宋军。初七,把成都府的德阳县升格为德州,把虢州降格为虢略县。十一日,挑选贵族子弟脱脱木儿等十人到国子学去学习。十二日,益都府洛州进献灵芝二株。十三日,签征西夏的回回士卒。太庙的殿柱朽烂,监察御史指控都水监刘。。监造不认真,刘。。忧急而死。张易请求提前祭告太庙,然后再完成修葺的工程,皇上允从。十五日,敕令今年祭祀太庙不要用牛作为牲礼。太阴星干犯毕宿天区。十九日,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忽都等进言“:五河的城堡已经修筑完成,只是居住的房屋还没有修好,所有的木材和砖瓦都出在宋朝境内,请允许我们率领精锐的兵卒分几路前去夺取。”皇上允从,二十一日,山东路统军司报告说“:宋军进攻胶州,千户蒋德等人迎战,击败了宋军,俘获了宋军统制范广等五十余人,缴获战船一百艘。”二十二日,诏令:因忙安仓失陷粮米五千余石,特免向该仓征调粮米,并禁止诸侯王不合理的需求索取。诏令:因为四川百姓的财力困顿凋敝,免征四川的茶盐等赋税,把军民的田租供给边境地区的军队食用。同时下敕令“:官员中从现在起有谈论茶盐利益的,以违法论处。”

    冬季,十月初三,大司农臣进言“:高唐州镇守官忽都纳、州尹张廷瑞、同知陈思济勉励农耕有功,河南府陕县县尹王仔勉励农耕怠惰不力,应当分别给以提拔或贬黜,以表示有奖有罚。”皇上允从。初七,在太庙举行祭祀典礼。二十九日,檀州、顺州等州的大风和渍水损害庄稼。赐给高丽至元九年的历书。

    十一月初一,皇帝敕令有品阶的官员的子孙到官府值班。敕命派遣阿鲁忒儿等镇抚、治理大理。初二,撤销各路的交钞都提举司。十五日,刘秉忠和王磐、徒单公履等进言“:正月初一,朝见皇帝,皇帝寿诞,下诏大赦天下以及向百官宣读诏书,大臣都应该穿上朝服面对皇帝行叩拜的礼节。”皇上允从。禁止实行金国的《泰和律》。建立国号为“大元”,诏令说:

    “获得了天命,就会拥有四海而居于尊位;要继承百代的帝业,纪录天下的统一,就必须有一个美名。从远古以来都是这样,并不仅只是我一家如此。再说‘唐’这个字是‘广大’的意思,尧却凭着它而闻名于世;‘虞’这个字是‘娱乐’的意思,舜却借它作为自己的名号。渐进到夏禹兴起,商汤创业,分别取名为‘夏’和‘殷’。时世推移到如今,事情发生了变化,不同于往古了。虽然借助于时势而占有了国家,却不从字义出发来取名。之所以称为‘秦朝’,称为‘汉’,只是依照刚开始兴起时所据有的地名。称为‘隋朝’、‘唐朝’的原因,只是俯从了所封爵邑的名号。这都是曲就了百姓们见闻的习惯,主要是一时间建立法制的权宜之计,虽然是出于极公允的考虑,但多少是一种贬低。

    “我朝太祖圣武皇帝握有皇天的符命而崛起于北方,凭着神授的武功而获得了帝业,盛大的名声震动四方,疆土广大辽阔。版图的宽广,是自古以来所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