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_论安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论安边 (第2/3页)

所谓有罪而诛之,既服而存之。宜择高昌可立者,征给首领,遣还本国,负戴洪恩,长为藩翰。中国不扰,既富且宁,传之子孙,以贻后代。”疏奏,不纳。

    至十六年,西突厥遣兵寇西州,太宗谓侍臣曰:“朕闻西州有警急,虽不足为害,然岂能无忧乎?往者初平高昌,魏征、褚遂良劝朕立麴文泰子弟,依旧为国,朕竟不用其计,今日方自悔责。昔汉高祖遭平城之围而赏娄敬,袁绍败于官渡而诛田丰,朕恒以此二事为诫,宁得忘所言者乎!”

    译文

    贞观四年,李靖打败突厥颉利可汗,颉利统属的部落很多都归顺了大唐,于是,唐太宗下诏讨论安定边境的政策。中书令温彦博建议说:“请陛下仿照东汉建武年间把降服的匈奴安置在五原郡边塞附近的办法,把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这样做,既可以保留原有的部落编制,作为中原的屏障,同时又不让他们远离本土、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以便实行抚慰政策。如此,一来可充实空虚的边塞,二来可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猜疑之心。我认为,这才是包容养育他们的正当办法。”太宗对温彦博的建议很是赞同。秘书监魏徵却坚决反对说:“匈奴自古以来从未这样惨败过,这是上天要诛杀他们,也是陛下神武的表现。他们世代与中原为敌,与老百姓结下了数不清的仇怨,陛下鉴于他们乃主动受降,因此没有将他们处死。依臣之见,应当把他们发配到黄河以北地区,让他们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秦汉时,他们是中原政府的祸患,所以当时朝廷常常派猛将去攻打他们,收归他们在黄河以南的土地,在那里设置郡县加强管理。陛下如今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并且降兵达几万,乃至十万之众,几年以后,他们的人数还会成倍增长,让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离京城如此之近,将来可能会成为心腹之患,所以千万不可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温彦博反驳说:“天子对于万事万物,不管天上飞的,还是地上长的,只要归顺,都应该收养。如今突厥兵败,余部前来归降,如果陛下对他们不加以怜悯,反而弃他们于不顾,这不是天子的胸襟。我虽愚钝,但却认为陛下不应采取抑制少数民族的政策,而应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常言道:让濒临死亡的人活下去,要常怀仁爱之心,那么终将不会有叛乱发生。”魏徵据理力争地说:“晋朝取代魏国的时候,胡部落常常在周边地区活动,江统劝说晋武帝把他们逐出塞外,晋武帝不听,几年之后,胡部落势力大增,将很多地方据为己有,前车之鉴不远。陛下如果采纳温彦博的意见,让他们居住在黄河以南地区,将养虎为患,贻害无穷啊。”温彦博又说:“我听说,圣人之道无不通达。突厥的残余部落,前来投奔我们,以保全性命。把他们安置在中原内地,传授给他们礼教法令,选拔他们的首领,派卫兵驻守那里,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这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汉代光武帝在位时,让突厥的单于定居内地,成为汉朝的一位藩王,历经整个汉朝时期,突厥都不曾叛乱。”稍停片刻,他继续说道:“隋文帝兴师动众,耗尽了国库,扶持突厥可汗,让他回到旧地,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企图谋反。现在,陛下仁慈宽厚,听凭他们的意愿,无论是河南、河北,任由他们选择居住的地方。另外,突厥部落众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长,他们内部不统一,力量分散,怎么会对中原政府造成危害呢?”给事中杜楚客与温彦博同一阵线,说:“北方异族人面兽心,难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们臣服。现在让他们的部落散居在黄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至于隋炀帝在雁门关被困一事,虽是因为突厥背信弃义所致,隋炀帝昏庸无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的衰败灭亡,怎能归咎于中原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认为让他们复兴而种下祸根是没有道理的。少数民族不会扰乱华夏民族,这是先哲们总结的经验。让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让行将灭绝的东西延续下去,这是古代圣贤通行的原则。臣恐怕如果不遵照古训,大唐将难以长久啊。”唐太宗听后,对他的意见非常赞许,于是对异族采取怀柔政策,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后来唐太宗采纳温彦博的策略,从幽州至灵州,设置了顺、佑、化、长四州安置归顺的突厥部落,从这以后,到长安定居的突厥人达万家之多。

    自从突厥颉利兵败后,凡有突厥部落的首领前来归降,大唐政府都把他们封为将军中郎将,在朝堂上,突厥五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一百多人,与大唐自己的官员几乎各占一半。突厥各族中,只有拓跋氏没有归顺,唐太宗派人前去招安,使者来来往往,不绝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徒劳无益,只会白白地消耗财物,于是上疏说:“我认为,要安抚边远地区的人,首先应当使内陆的人安定。中原的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四方边境的少数民族,犹如树上的枝叶,如果用破坏树根的办法来使枝繁叶茂,那么,要想树木长期存活下去,恐怕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以教化中原为根本方针,以驾驭夷、狄等少数民族为权宜之策。所以《春秋》说:“戎、狄这些少数民族犹如豺狼虎豹,不可让他们满足;华夏民族是近亲,不可将他们遗弃。”自从陛下君临天下以来,国泰民安,老百姓生活安乐,兵力得到了加强,四方少数民族俯首称臣。如今朝廷招安突厥,对他们加官封爵,我认为这样做太浪费国家的财资,而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黄河以西的百姓,是抵御强悍少数民族的前哨。那里人烟稀少,凋敝萧条,加之隋末的战火,老百姓遭受的损失尤其严重,在平定突厥之前,他们根本无法安居乐业,匈奴被削弱之后,才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如果现在就役使他们,恐怕会使他们元气大伤。臣固然愚钝,但还是请求陛下停止安抚劝降。并且,古人说,对于落荒而逃的人,即使前来称臣也不要接纳。在周朝,王室爱抚百姓,但同时也抵御少数民族,所以延续了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