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_论纳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论纳谏 (第2/3页)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长孙无忌等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从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不得有隐,宜以次言朕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皆曰:“陛下圣化道致太平,以臣观之,不见其失。”黄门侍郎刘洎对曰:“陛下拨乱创业,实功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太宗曰:“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太宗尝怒苑西监穆裕,命于朝堂斩之。时高宗为皇太子,遽犯颜进谏,太宗意乃解。司徒长孙无忌曰:“自古太子之谏,或乘间从容而言。今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申犯颜之谏,诚古今未有。”太宗曰:“夫人久相与处,自然染习。自朕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征朝夕进谏。自征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说谏者,因染以成性,故有今日之谏。”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在宴会上交谈,当时有个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爱姬,李瑗败事后,被籍没入宫。太宗指着她对王珪说:“庐江王荒yin无道,杀害了她原先的丈夫而把她占为己有。暴虐到极点,怎会不灭亡呢?”王离座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夺取她是对了呢,还是不对?”太宗说:“哪有杀人而夺取其妻的道理,你却问我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王回答说:“我见到《管子》书里说:齐桓公到了郭国,问那里的父老:‘郭国为什么会灭亡?’父老说:‘因为郭君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所以灭亡。’如今这个妇人还在陛下左右,所以我猜测陛下的心意认为这样做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不对,那就是所谓知道邪恶而不能摒弃了。”太宗听罢大为欣喜,夸他讲得好极了,马上命令把这个美人送还给她的亲族。

    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在洛阳修建乾元殿,以供天子巡游四方的时候下榻居住。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劝谏说:

    陛下您智虑周全,可谓无所不及。您下令要做的事,有哪一件不成功呢?您立志想要得到的东西,有哪一件不是依从你的意思去办呢?我认为秦始皇刚开始做皇帝的时候,一直想倚仗灭掉周室的余威,凭借平定六国的气势,将基业千秋万代地传下去。可是到了他儿子掌权的时候国家就灭亡了,我们认真分析它灭亡的原因,是他们父子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的贪欲,违背上天的旨意,残害百姓等因素造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统治天下不能仅仅凭借武力,一味信奉神灵也不能保障他的江山固若金汤。只有大力提倡节俭,减轻赋税,自始至终兢兢业业,才可以永保江山安泰。

    我们刚刚统一了天下,还没有从战争所造成的影响中恢复过来,民生凋敝。这个时候应该提倡节俭,以礼治国,陛下您更应该以身作则。东都洛阳没有行宫,就下令修缮,各位大臣出京镇守边关,也都需要修建官邸,工事太多,恐怕会劳民伤财,这是第一点不可修建的原因。陛下你当初平定东都洛阳,看见那些豪华奢侈的宫殿,下令全部拆毁,此举让天下人惊叹佩服。岂有开始憎恶隋代的奢华,现在又步其后尘的道理呢?这是陛下不可为的理由之二。一听到下面有呈报,就去巡视,然而事情并不紧急,这样做岂不是白白消耗国家的财产。现在国家建立不久,国库还不充盈,哪用得着修建两个都城?老百姓的劳役过重,就会产生怨恨,这是陛下不可为的理由之三。如今百姓遭受天下大乱之后,生活非常贫困。老天有眼,让百姓的生活稍稍有了点好转,但是仍然存在忍饥挨饿的生计之忧,这种情况三五年之内也不可能解除。如果这个时候让老百姓去营建东都,岂不是勉为其难,这是陛下不可为的理由之四。汉代的时候,汉高祖刘邦要在洛阳建都,大臣娄敬进言说这样做不可行,他劝说汉高祖在秦朝的故都建都,汉高祖接受了他的建议,当日就往西行,定都长安。现在只希望陛下你体察百姓之苦,革除日渐沦丧的世俗风气。你治理国家的时间还很短,国家的各种社会风气还不淳厚,凡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现在怎么可以在洛阳大兴土木,难道连古人都不如吗?这是陛下你不应做的第五个原因。

    我曾经看到隋朝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所用的材料极其讲究。宫殿所用的木材都不是附近产的,大多都是从遥远的豫章郡运来的。一根柱子就要用两千人来拉,下边滑动用的轮子必须用生铁铸成,中间如果用木头做轮子,一滑动起来就会起火。粗略算来,一根柱子的运送就要耗费数十万两银子,而其他的费用更是难以估量。我听说一座阿房宫建成了,就使得秦国人心离散;章华宫修成了,就造成楚国民心散乱;乾元宫修完了,隋朝也就随之灭亡了。况且凭借国家目前的政治状况,比起隋朝来说又如何呢?国家从萧条中建立起来,这个时候再役使苦难的百姓,劳民伤财,就会重蹈历代王朝灭亡的覆辙,步其后尘,从这点来说,我们恐怕比隋炀帝还要昏庸啊。我恳切地希望陛下能认真考虑这件事,不要让我们的行为被后人所耻笑,那便是国家的大幸了。

    太宗对张玄素说:“你认为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跟桀、纣相比呢?”玄素回答说:“如果这座宫殿修好了,可以说与他们殊途同归,没什么两样。”太宗猛然醒悟,叹息着说:“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所以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说罢,他又转过头来对房玄龄说道:“看看玄素的奏表,洛阳的宫殿实在不应该修建,以后做事必须按事理行事,即使露天休息又如何呢?凡是因此产生的赋役,都应该马上停止。要地位低的人干预地位高的人,历来都不容易做到。要不是玄素忠心正直,心地无私,又怎能做得到呢?一般人唯唯诺诺,哪里抵得上一个人惊世骇俗的言论对人的启发大呢?我要赏赐玄素绢二百匹。”针对这件事,魏徵感叹地说:“张公的话真有力量呀,可谓是仁义之人,它所产生的积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