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曹村偶遇 (第2/2页)
他们刚走到池塘边,就见一个年轻人,在那里呆呆的看着,嘴里不知在鼓捣着什么。刚他们走近时突然冒出一首诗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这首诗好象哪里听过。想起来了,在千家诗里难道这个人就是曹豳(读bin平声)曹西士? 谷永宁正怀疑着就听见曹群叫道“小豳,是你啊。” 那人回过头来看了看也回到 “群,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也不来找我”笑着跑上前来 “我刚跟我东家从矾山回来,去了趟叔远叔叔家可惜他没有回来” “他很快就会回来的。这为是”他指了指曹群身后的,对于这些陌生人似乎有种异样的眼神。所不知的是这些人到了后来都成了曹豳的生死之交。 “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为是我族里的兄弟曹豳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读quan上声)嘉泰二年赐进士及第,授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如今辞官在故里兴学。” 果然是他,没错。 “这为是我东家谷永宁,表字安静”谷永宁向曹豳行个礼,他也回了礼 “这位是陈耆卿,是叶适的学生”听到叶适两个字,眼睛突然有了亮光 “原来是叶老的高徒啊失敬失敬” “哪里哪里,高徒一词在潜夫面前愧不敢当啊。”陈耆卿也客气起来。不过也是实话,曹豳也是叶适先生的徒弟,算起来还是同窗呢。 “这为是小朵姑娘” “姑娘有礼了”小朵也还礼。 “刚才先生的这首诗是叫《暮春》吧?真不愧江西流派的风韵啊”谷永宁见曹豳有意的冷落他,不甘心就率先抢回话题权。果然此话一出曹豳顿时一愣又笑着说 “这是在下一年前的旧作,公子在哪里听得?” “这,这怎么说呢,可能是九山书院的那些人谈论起这首诗来的吧,如此佳作永宁看来一定能名垂青史的。”事实上也是如此,想他著有奏议、讲义20卷,诗歌、杂句60卷。但实际上现仅存文1篇、诗11首,词2首,这首《暮春》就是最有名的一首啦。 “不知道各位来曹村所谓何事?”这回他可是正眼瞧谷永宁了,他不知道从这一眼开始他就要走上另外的一条路了。不用在教书11年了。 “他们来这里寻访曹学录的,只是他不在。可是遇到了东畎先生也是不枉此行。” “哪里哪里,咱们不要光站着嘛,要不嫌弃来我寒舍一叙如何?” “求之不得啊。” 说到他的寒舍还真寒,春天都过去了还冷死个人。曹豳都不好意思的说“房子破败实难以见人啊” “哪里。有东畎先生在何处不是金屋?小朵出去买点吃的回来,记得多买点酒。小群你也去。”叫的真亲热,没有办法如果不是曹群,他们还可能住不上这样的房子呢。 再看看陈耆卿,他是无所谓的只顾着一旁坐着。谷永宁见气氛尴尬就说“东畎先生,你有没有想过不再教书,再次出仕啊?” “安静兄,你可知如今天下韩史两派吵的天翻地覆,我等自问对的起皇上如今还不是这般田地?” “可是你可以来帮帮永宁啊?我们家族为皇上制作御纸,难保不能再次出入仕途,凭先生的一胆忠肝,当今皇上圣明,能听的进先生的直言纳谏的。” “但愿有这样的机会吧。”他叹了口气无语。 是夜他们谈了许多,都是忧国忧民的话,在曹豳的心里也开始觉的帮谷永宁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他还是放不下年老的父亲。历史上一年以后皇上又要重新起用他,可他以丁忧拒绝,表明他的孝顺。这样的孝子在古代也不多见的。 次日清早拜别曹豳,一行人终于开始要回温州了。可就是这个时候,曹群手上的书让谷永宁有了新的想法。 “这是什么?” “他们曹家的族谱。刚才临走前曹豳给我的,说这个是我曹家的族谱,他前段日子找人印的。公子你帮我看看这里有我的名字吗?”他拿过来一看发现其中的奥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