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魂_第十四章焦土抗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焦土抗战 (第6/7页)

没有退缩。现在,上帝留给他一条活命,他可以退出战场而问心无愧。

    他决心珍惜这个最后的机会。

    附近传来脚步声和中国人的说话声,他赶紧闭上眼睛装死。一群人踏着废墟走过来,走到夹墙跟前就停住了。

    山田悄悄把眼睛睁开一条缝,心头不由得大跳。

    原来是一群敌人高级指挥官,其中还有两名将军。他们铺开地图就在废墟上开起会来。

    一股尚未冷却的血液在日本士兵的血管里猛烈燃烧起来,日本武士的荣誉感和军人的豪情被一种渴望重新唤醒了。这种渴望就是消灭敌人。在他周围,横尸沙场的士兵仿佛都在谴责他。如果一个民族都将走向死亡,那么士兵绝对没有权利偷生。在战场上,活着是可耻的,死亡才无比光荣。

    这就是大和民族的国魂——战争之魂。

    于是,一个疯狂民族的子孙,一个被疯狂民族哺育的疯狂士兵摇摇晃晃站起来,扑向正在开会的敌人。猝不及防的中国人立刻被眼前这幅景象惊呆了,他们不无惊恐地看到:一个身负重伤血rou模糊的日本士兵好像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高擎手榴弹从死人堆里站起来。尽管担任警戒的中国士兵及时掉转枪口,这个日本人还是奋不顾身地拉响了手榴弹…

    一团烟雾吞没了废墟上的人群。

    一点五十分,总指挥部接到紧急报告:预二师主攻团长李颐(少将衔),滇西第二游击纵队司令黄福臣少将及参谋军官五人,不幸壮烈殉国。

    总攻击因此延迟两小时。

    十四日上午十一时,随着最后几声零零星星的枪声,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中将向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报告:“…腾冲日军全部消灭,我军占领全城。”

    5

    腾冲之战以中国远征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中国官兵浴血奋战,前后历时一百三十天,付出高昂代价才收复了这座片瓦不存的废墟城市。所有房屋夷为平地,所有古迹化为灰烬,无论一草一木,皆荡然无存。我们有理由将这座历史名城的毁灭看作四千名日本皇军誓死效忠天皇的具体结果。

    中国方面损失如下:

    伤亡官兵二万一千人,其中阵亡将官两员,校官一十九员,尉官四百八十一人。支前民工死亡七千人,受伤逾万。财产损失无法统计。

    美国顾问团阵亡军官七名。其中校官两名,尉官五名。

    日本官兵共有十七人活着回到日本。其中五人系受伤被俘,一人投降,其余突围。只有一个叫清太郎的上等兵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他乘夜逃脱出城,黑暗中不辨方向,一头钻进高黎贡山区的原始森林。迷路三天,幸逢一位善良的傈僳族老猎人收留了他,从此清太郎就在恩人山寨里定居下来。天长日久,日本士兵就同当地人打成一片,生男育女,成为这个原始部落里一位受人尊敬的外籍成员。

    公元一九七0年,傈僳山寨成立人民公社,喧天的锣鼓突然惊醒了这个年逾半百的日本老人,后来又经过一番曲折,老人终于离开山寨踏上东行的归途,成为那个岛国里轰动一时的传奇人物。

    6

    八月中旬,帝国缅甸派遣军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中将指挥实施了“断”一期作战。

    由日军第二、第十五、第五十五师团组成的怒江集团军在缅甸腊戌集结完毕,沿滇缅公路快速北上,一周之内打通了芒市通往龙陵的道路,接着又向龙陵城外的中国军队发起反攻,迫使其退回长岗岭一线。八月二十四日,长岗岭失守,战斗转移到黄草坡进行。月底,战斗再次迫近大坝镇安,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日本援军的强大攻势,中国远征军八个师浴血奋战,节节败退。自五月渡江以来,前线官兵几经进退,极度疲惫,士气低落。第六军新三十九师恶战百余天,全师仅剩师长以下官兵百余名。第七十一军战斗减员也十分惊人,全军总人数还不到原先三分之一。

    此时松山腾冲战斗已近尾声,但是如果龙陵一败,全线势必崩溃。因此蒋介石从重庆给卫立煌下了一道死命令:龙陵前线各师必须坚守阵地,不惜战至一兵一卒,若有放弃阵地者将军师长就地正法。与此同时,日军缅甸派遣军总司令也给松山和腾冲守备队频频下达死守命令。这样,战争双方都在拼死进攻和顽强固守,都在争取宝贵的时间。他们清楚,谁赢得时间,谁就赢得战争。

    九月一日,蒋介石电令他在云南的最后一张王牌——机械化第二百师火速开赴龙陵参战。整编后的第二百师兵员达两万人,全副美式装备,驻昆明,是蒋介石伺机解决龙云的主要力量。当晚,美军飞机冒着阴雨天气在巫家坝机场紧急起飞,将先头部队两个团直接运往大坝简易机场着陆。生力军的到来有效地遏止了日军的攻势,使龙陵前线的险况暂时得以缓解。

    此后一周,日军排山倒海的进攻在中国士兵的顽强防卫和美国飞机的呼啸声中一次次遭到失败。日军的太阳旗始终被挡在镇安防线以外,无法前进一步。九月七日,随着松山阵地上最后一名日本士兵停止抵抗,大批中国援军经过松山源源而至,日军会师松山的战略计划终成泡影。本多司令官回天乏术,只好遥望松山方向的浓烟和烈焰,仰天长叹,五内俱焚。

    十四日,腾冲攻克,第二十集团军经腾龙桥加入围攻龙陵的行列,日军立刻处在中国三路大军的夹击之下。

    日军大势已去,且战且退。河边总司令鉴于围歼远征军已不可能,决定取消“断”一期作战,留下第五十六师团固守龙陵,其余师团撤回缅甸,执行确保八莫和对中国驻印军防御的“断”二期作战计划。

    抗拒十几万中国大军的艰巨任务就沉重地落在了龙陵县城两千名日本士兵的身上。

    小室钟太郎,军阶中佐,工兵第五十六联队副联队长。出身东京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早稻田大学毕业,专业为水产养殖,因此并不特别擅长打仗。随着师团各级指挥官战死或战伤,有的联队已经没有校级军官,他在危难之际毅然受命,出任龙陵守备队队长兼混合支队司令官。

    留在城里的守备队员都清楚眼前的现实,他们将抗击百倍于己的中国远征军,然后象重锤下的瓦片一样变成齑粉。他们之所以选择战斗。是因为日本军人只能选择战斗,别无他路。因此“为天皇而战,死得光荣,死得其所”就成为他们唯一的精神旗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