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魂_第十四章焦土抗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焦土抗战 (第3/7页)

十之八九。只是后来久攻不克,委员长生气,才被撤销职务,调往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

    此时龙陵前线形势相当严峻,日军来势凶猛,企图一举消灭两个中国师,然后挺进松山,反攻怒江,各个击破远征军。中国军队如不能顶住日本人的攻势,阻止日本大军东进的步伐那么整个怒江战役就将功亏一篑,后果不堪设想。

    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军苦苦支撑,战争双方都在争取宝贵的时间。

    时值雨季,浓云低覆,大雨没日没夜泼个不停,有时几步开外便不见人影。恶劣气候对于战争双方的意志力量都是一个严峻考验。

    老东坡,位于龙陵县城东南两公里,比高三百公尺,是俯瞰和控制县城的主要制高点之一。第八十七师某营奉命坚守,死战不退。敌人集中大炮二十门,掩护两个步兵大队轮番进攻。山高路滑,视线模糊,双方冒雨作战,杀声震天。有时一日数仗,战壕和水沟里均血水盈尺。日军强攻不逞,改为夜间偷袭。中国军不善夜战,尤不惯夜间近战,对敌人偷袭防不胜防。一连两夜,敌人数处得手,守军被逼到阵地东南角,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被毒气弹窒息,无一生还者。

    县城四周,文笔坡、猛连坡、广林坡、三关坡、蛇腰坡、风吹坡等大小十余座山头,战斗无不惨酷壮烈。至二十七日,日军控制了龙陵周围制高点,战场逐渐东移。第八十七师鏖战半月,伤亡过半,八十八师也已十分残破。两师合并一处,退守黄草坝至大坝镇安的最后一道防线。

    滇西雨季,道路阻绝,飞机无法低飞,远征军司令部紧急征调当地骡马五千匹,民伕万人,经由小道辗转将弹药食粮输送前线。由于山大谷深道路泥泞难行,不出一月,骡马摔死摔伤殆尽,运输中断。

    为了尽快突破中国军防线,日军出动七八辆坦克,横冲直闯。中国军缺少重炮和反坦克武器,被敌人坦克冲破防线,逼近大坝镇安。镇安距松山仅二十五公里,夜深人静能清晰地听见松山方向的枪炮声。好在这段崎岖山路挡住了日本人的坦克,否则日本人当天就会实现松山大会师的目标。

    次日雨歇,云层稍见稀薄,陈纳德“飞虎队”从昆明机场紧急出动编队飞临龙陵前线。强击轰炸机群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对日军坦克和步兵进行超低空强击。呼啸而来的炸弹和机关炮弹有如密集的冰雹从天而降,打得日本人东躲西藏人仰马翻。空中强击持续一整天,取得显著战场效果:敌人坦克被悉数摧毁,另外击毁炮兵阵地两处、汽车数十辆,消灭步兵数百人。两架DC—3型运输机不失时机地向中国军阵地空投了近十吨粮食弹药。

    美国飞机的突然袭击打乱了日本人的进军步伐,致使日本指挥官们不得不花了两天时间来布置防空和重新进攻,这就给频临崩溃的中国军提供一个宝贵的喘息之机。

    七月一日,阴雨。日军再度大举进攻,决心打通松山会师的道路。次日,长岗岭阵地失守,黄草坝告急。下午,师指挥部撤退到镇安以东。傍晚,日军步兵占领黄草坝,先头部队再次逼近镇安。

    天色渐渐暗下来,雨住了,山风却刮得紧。守在山头的中国官兵惊恐地看到:在黄草坝通往镇安的公路上,突然亮起一长串移动的灯光。狰狞的灯光好像一条望不见尾巴的长蛇,在黑暗的山谷里蜿蜒行进。不消说,那是日本鬼子的运兵汽车。镇安背后,松山方向的炮声一阵紧似一阵,简直分不清哪是友军哪是敌人。种种迹象表明,天亮后敌人必将发起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

    有人开始顶不住了,偷偷换上便衣,准备连夜溜下阵地开小差。

    但是,这天夜里,增援部队第二军一个团及时赶到镇安,鞍马未卸即投入战斗。随后两日,增援部队共计六个师陆续到达。

    龙陵前线局势骤然改观。战场上暂时出现相持不下的拉锯局面。

    仰光。帝国缅甸派遣军总司令部,作战会议已在紧张进行。

    此时世界战场的形势对轴心国极为不利:盟军诺曼底登陆,攻占巴黎。苏军解放波兰。太平洋战场,美军攻占塞班岛,从该岛起飞的远程轰炸机每天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轰炸。三周之后,东条内阁被迫辞职,小矶内阁继任。

    缅甸方面,英帕尔战役面临失败,日军还在苦苦支撑。在密支那,日本守军陷入重围达五十余天,频临弹尽粮绝。

    围绕实施何种作战方案,与会将领发生严重分歧。

    “总司令阁下,我请求继续进行‘乌‘号作战。”第十五军司令牟田口廉也中将大声说道。几位师团长站得笔直,表示支持。

    “我反对!我请求总司令尽快撤销‘乌’号作战,实施‘断’作战。”以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本多中将为首的反对派也不甘示弱,大声反对。

    “英帕尔之战关系重大,绝不能放弃!”牟田口司令官怒目而视。

    “怒江战役系缅甸安危于一旦,必须全力投入!”本多司令官针锋相对。

    会议陷入僵局。

    以牟田口中将为首的少壮派军官,力主在印缅边境同英印军再次决战,目标仍然是着眼于占领印度(“乌”号作战)。以本多中将为首的稳健派则主张集中兵力消灭中国远征军,回援密支那,以确保缅甸和印度支那防卫的安全(“断”作战)。

    向西(“乌”作战)还是向东(“断”作战),这就是会议分歧的焦点。

    河边总司令始终不动声色。他威严地把巴掌按了按,示意大家坐下。

    河边正三,陆军中将,老资格日本军界政客。他早先是日本大正天皇的御前侍卫官,后来又做过昭和天皇的军事幕僚,同时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棋士。河边的棋风以含蓄、稳健著称,不露锋芒,却往往暗藏杀机。从内心讲,他不大看得惯那些咄咄逼人的少壮派军官,认为他们阅世浅,晋升快,并且总在觊觎更高的地位。但是少壮派得势于天皇,有东条英机做后台,因此他不得不认真权衡他们的意见。

    第五十六师团参谋长岛田少将受松山师团长委托飞赴仰光,向总司令紧急建议:

    一、紧急增调二至三个师团,一举摧垮或歼灭怒江正面之中国军,解除缅北战场腹背受敌的威胁(“断”一期作战)。

    二、万一密支那不守,退至八莫一线坚守,待怒江方面取胜后反攻密支那(“断”二期作战)。

    由于松山和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