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三官庙 (第2/3页)
办法,你先上岸。” 小子猛摇头道:“小师父,我这个人很坚决,不想占你便宜,再说,我上了岸不一定有力气拖住木头,那怎么办?” 这倒挺有道理的。 年轻和尚点点头,道:“就依你。”涛涛水声变了音,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两岸高山变了样,似乎矮了一大半。 年轻和尚往前看,他猛一喊:“快到了。” 小子立刻伸头看,远处的洪水宽无涯,狼也小多了。 年轻和尚指着远处道:“小施主,快把木头往左边顶,快呀…” 大木头有四丈长,不知是谁家的屋梁。 小子发足劲用力顶,忽然间水流好象下山岗,转了个弯便随着漩涡往十丈外的岸旁揽过去。 年轻和尚不开口,他使足了劲在推木头。 “咚!”大木头顶在岸旁的石头堆和树枝间。 大木头的尾部在调头。 如果大木头调过头,立刻就会往急流中漩。岂料小子顶着木头双腿一蹬,年轻和尚匆忙爬上岸。 年轻和尚吃一惊,这小施主的水中功夫比自己强得多了,心中暗想:“这小施主也太会装了。” 小子见年轻和尚上了岸,又见和尚拖牢大木头,他笑哈哈地爬在木头上。 年轻和尚大声喊:“快上来。” 小子道:“真好玩,大木头还会转。” 年轻和尚道:“我快抓不住了,快快上来吧!” 小于又笑道:“你不下来玩?” 年轻和尚急得直冒汗。 这是什么话,他若也下去玩,那谁抱木头呢?难到木头自己会支撑住啊?小子就是不上岸。 他知道出家人慈悲心,他是在开玩笑了。 年轻和尚也以为,这小子是在开玩笑。但是—— “你再不上来,我…吃不捎…了…” 大木头又滚了两圈,年轻和尚松开了手。 在松手的同时,年轻和尚口中念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不是弟子慈悲心不够,而是这小子太过份了,弟子实在吃不消…” 不料,小子就在大木头上翻了个跟斗,爬上了岸。 年轻和尚一瞪眼,道:“你是武林人?” 小子故作天真地道:“什么叫武林人,比你们和尚好不好?” 年轻和尚哪里会知道,小子已经学了十年武功了。 他五入岁就开始学武功了。 年轻和尚更不会知道,小子的师父就是“嵩山老怪”赵光斗赵风子。 江湖上多年来未出现过赵光斗的踪影,不少人还以为赵老怪失踪了,却不知他带了个娃儿混迹在一群乞丐中间过日子。 赵光斗就对子说过:“要苦其心志,就得要几年饭,先知道什么叫做苦。” 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论调,反正他这么说,小子就这么信了。 不料,赵光斗却病了。 他病得很重,他咯血,元气大伤,偏又遇上这场大水灾,赵光斗就这么死在庙里,又被洪水冲走了。 年轻和尚道:“武林人会武功,和尚不会武功。” 小子一笑,抖抖破衣衫上的水,走近和尚道:“小师父,你别骗我小孩子了,我师父告诉过我,嵩山的少林寺和尚都会武啊。” 年轻和尚道:“我师父就是少林寺来的,但我可没有见过他会什么武功。” 小子皱皱鼻子道:“你师父一定不教你武功,他教你们念经,多没意思。” 年轻和尚耸耸肩道:“小施主,那你现在要去哪儿?” 小子道:“什么地方有饭吃,我就去什么地方。” 年轻和尚想想道:“你怕不怕吃苦?” 小子眨眨眼间:“什么叫吃苦啊!”年轻和尚道:“比如说挑水浇菜,上山砍柴,打扫房舍,喂牛养猪等等。” 小子又笑道:“这叫干活,不叫吃苦嘛?” 年轻和尚道:“粗活干久了就是苦,也会觉得苦。” 小子挥挥手道:“不管那么多。干这些活让吃饭不吃饭?” 年轻和尚道:“当然让吃饭。” 小子眼睛一亮,道:“管吃饱吗?” 年轻和尚笑笑指着小子道:“你能吃多少?” 小子正经八百道:“我比个大人吃的还多,鸡蛋,一顿十二个,半斤重的馍馍吃六个,稀饭来上三大碗,如果好吃的我就跳一跳,还可以再加上一碗半的面。” 和尚惊讶地道:“你八辈没见过饭?一顿就想撑死。” 小子撇撇嘴道:“别管我吃的多,我能干活呀!” 和尚面现微笑道:“能干活就成,跟我走吧!” 小子道:“我跟你走,去哪儿!” 和尚指着后山,道:“跟我去‘三官庙’呀!” 小子摆头道:“我不当和尚,没意思。” 和尚笑道:“我没叫你当和尚呀!” 小子斜睨着和尚道:“不当和尚,你们也管饭?” 和尚道:“这两年,我们‘三官庙’住了几十个娃儿,他们都不是和尚。” 他拉住小子的手,又道:“走吧!你去了就知道了。” 小子想想道:“好,我跟你去,不过…我把话说清楚,我不当和尚。” 年轻和尚道:“你不会当和尚的,你和我佛无缘。” 和尚拍了拍小子的头,又道:“你大概只会吃饭。” 小子哈哈笑,跟着和尚往山里跑。 山谷中传来隆隆声,黄河的洪水好吓人。 这时候,年轻和尚遥指着远处山坳,道:“小施主,你看!” 小子奠名其妙地道:“看什么?” 年轻和尚道:“对面那片山坡地,就是三官庙种的庄稼,绿油油的庄稼。” 小子笑道:“黄河两岸没吃的,想不到山中还能种庄稼,太新鲜了!” 年轻和尚道:“我们想法子不叫庄稼枯萎,大家都动手挑水。” 小子道;“从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