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第6/7页)
不久,有人领我到很舒服的一个院落,不久,她就来了。” “她怎么说?” “她写字问我,识不识汉文,我点点头。这样我们就开始笔谈了。” “谈些什么?” “她第一句话问我,愿意不愿嫁你?这句话,我觉得很难回答。” “为什么?” “因为这不是一句话就能了事的。如果你愿意娶我做妻子,我当然有许多话要先问一问你。所以,我考虑之后,回答她说:‘我希望能见到李君。’” “嗯!”阿狗又问:“她怎么说呢?” “她说你正忙着遣送的事;又说,你已经告诉她,愿意娶我为妻。她是你的姊姊,特地出面来主持婚姻。听她这一说,我比较放心了,告诉她说:‘我愿意’。” “那么,就在今天行礼,是谁的主意?” “也是徐太太的主意。”照子答道:“她说,今天行礼,就有我的许多熟人可以看到婚礼。我想,至少辛五郎可以看到。此外——”她笑一笑没有再说下去。 这是非追问不可的,尤其是她那一笑带着诡秘的意味,更使阿狗不放心。便深深看了她一眼说:“怎么不说下去?” “你说我想得太深,知道得太多。我认为这是对我的很好的忠告。一个妇人,不宜与闻家庭以外的事。” “你忽然发这么一番议论,我实在想不出是何用意?” “我是说,我最好不要想得太多;也许我的想法不对,所以还是不说的好。” “想得多而不肯对我说,更不好!”“好!”照子立即接口“那我就对你说吧!我猜想徐太太知道你今天限制我的行动的缘故。她希望我们今天就结成夫妻,那一来,彼此祸福相同,我就不会跟任何人说你所不愿我说的话了。” 这番猜测,在阿狗看非常正确。以王翠翘的性情来说,她确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婚姻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不应该掺杂不相干的因素在内,所以阿狗郑重其事地问道:“你也就是为了这个原因,才答应在今天就行礼?” “是的。” “是为了消除她对你的疑虑?” “不是!”照子清清楚楚地答说:“是为了向你表示我的忠诚,我们的婚姻,不应该受第三者的干预。” 阿狗对她的答复,深为满意,想了一下说:“我现在还有几句话问你:“第一,你嫁了我,将来会不会懊悔?” “不会。绝不会!” “第二,倘或过不惯中国家庭的生活呢?” “一时也许不惯,慢慢就好了。”照子答说:“我很会忍耐,会细心去学。” “好!”阿狗又说:“第三,你会不会想家?怀乡病是无药可医的。” “不!我知道有一样药,很有效。” “是什么?” 照子羞涩地微笑着,低下头说:“是丈夫的体贴。” 阿狗可真忍不住咧嘴而笑了“你何以能信任我?”他问:“也许我另外有了妻子呢?” “没有!”照子答说:“我曾多少次明白问你,暗中试探,确信你并没有妻子,也没有喜欢的女人。” 原来照子倒真是有心人。阿狗情不自禁地起身,将她拥入怀中,吻着她的前额笑道:“我没有喜欢的女人,唯一的例外是:你!” “你”字出口,门上响了起来,是王翠翘在门外喊:“新郎倌也该打扮打扮了!到了晚上,关起洞房,有多少话不能说?快请出来吧!” 打扮新郎倌无非剃头刮脸,香汤沐浴,衣帽鞋袜,全新到底。平民百姓家的新郎倌,照例得穿秀才服饰,是王翠翘亲手替他挑选,一件簇新的宝蓝湖绉襕衫,腰系同色丝绦;头上一顶玄色方巾,正中心镶一块淡红色半透明的长方形宝石,其名谓之“玭瑕”;脚上是绫袱缎鞋;最后才是“披红”一条红缎带斜十字扎在胸前;方巾上颤巍巍插两朵金花,宛然新秀才游街的模样。 “啧,啧!”徐海大为称赞“看你这副打扮,哪个会相信是当年瓦子巷——” 一语未毕,只听王翠翘重重咳嗽一声,徐海会意是阻止他揭阿狗底,急忙缩住了口。 “实在漂亮!”徐海改口掉了一句文“好似翩翩浊世佳公子!” “我打扮得不错吧?”王翠翘笑嘻嘻地,显得很得意。可是阿狗只能站着不动,一动就显原形!他从来没有穿过长衣服,去见总督,亦不过一件长到膝盖的大衫。穿长到脚面的袍子,变得不会走路了。 “不行!翠翘姊,我穿不来这种衣服。” “凡事都有头一遭。你要学学做个衣冠中人,将来或许会做官,趁早学一学官派。” 阿狗无奈,只能接受拘束。任凭他人搬弄着到了厅上,在辉煌灯烛,满屋嘻笑的热闹气氛中,与照子交拜天地,结为夫妇。 礼罢开筵,第一桌居首座的两个贵客,一个罗龙文,一个是辛五郎——这是王翠翘的主意,说照子无亲无眷,辛五郎就好比她的主婚人,理当敬重。 其次是陈可、冈本、陈东,徐海做主人。6个人分据大八仙桌的三面,朝外系着漆金的桌围,居然是正式宴请大宾的气派,使得已略谙中国礼节的辛五郎,不无受宠若惊之感。 “参加今天的婚礼,我觉得很意外,当然也很高兴;不过,” 辛五郎说“也很有感慨。”说着,他举杯起额,表示敬意,然后一饮而尽。 罗龙文最会察言辨色,听了陈可翻译,知道辛五郎这些言语,不是没话找话的敷衍,便引逗着答说:“意外与高兴,大家都有同感;就不知道辛五郎的感慨是什么?” 陈可拿他的话译了过去,辛五郎听完先点点头,又干了一杯酒,方始开口:“我在想,像今天这样的欢乐,一个人的一生中,遇不到几次,应该特别珍惜。” “是的!”罗龙文说:“中国人有句话:‘化干戈为玉帛’;倘非如此,像今天这样的欢乐,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