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我去即山 (第2/2页)
他告诉我他们的土地值三万一坪,他告诉我山坡上那一片是水密桃,那一片是苹果… “要是你四月来,苹果花开,哼!…” 这人说话老是让我想起现代诗。 “我们山地人不喝开水的——山里的水拿起来就喝!” “呶,这种草叫‘嗯桑’,我们从前吃了生rou要是肚子痛就吃 “停车,停车。”这一次是我自己叫停的,我仔细端详了那种草,锯齿边的尖叶,满山遍野都是,从一尺到一人高,顶端开着隐藏的小黄花,闻起来极清香。 我摘了一把,并且撕一片像中指大小的叶子开始咀嚼,老天!真苦得要死,但我狠下心至少也得吃下那一片,我总共花了三个半小时,才吃完那一片叶子。 “那是芙蓉花吗?” 我种过一种芙蓉花,初绽时是白的,开着开着就变成了粉的,最后变成凄艳的红。 我觉得路旁那些应该是野生的芙蓉。 “山里花那么多,谁晓得?” 车子在凹凹凸凸的路上,往前蹦着。我不讨厌这种路——因为太讨厌被平直光滑的大道把你一路输送到风景站的无聊。 当年孔丘乘车,遇人就“凭车而轼”我一路行去,也无限欢欣的向所有的花,所有的蝶,所有的鸟以及不知名的蔓生在地上的浆果而行“车上致敬礼” “到这里为止,车子开不过去了,”司机说“下午我来接你。” 山水的圣谕 我终于独自一人了。 独自一人来面领山水的圣谕。 一片大地能昂起几座山?一座山能出多少树?一棵树里能秘藏多少鸟?一声鸟鸣能婉转倾泄多少天机? 鸟声真是一种奇怪的音乐——鸟愈叫,山愈幽深寂静。 流云匆匆从树隙穿过——云是山的使者吧——我竟是闲于闲去的一个。 “喂!”我坐在树下,叫住云,学当年孔子,叫趋庭而过的鲤,并且愉快地问他“你学了诗没有?” 并不渴,在十一月山间的新凉中,但每看到山泉我仍然忍不住停下来喝一口。雨后初晴的早晨,山中轰轰然全是水声,插手入寒泉,只觉自己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而人世在哪里?当我一插手之际,红尘中几人生了?几人死了?几人灰情来欲大彻大悟了? 剪水为衣,搏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山是千绕百折的璇巩图,水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谁来领管? 俯视脚下的深涧,狼花翻涌,一直,我以为狼是水的一种偶然,一种偶然搅起的激情。但行到此外,我忽竟发现不然,应该说水是狼的一种偶然,平流的水是狼花偶而憩息时的宁静。 同样是岛同样有山,不知为什么,香港的山里就没有这份云来雾往,朝烟夕岚以及千层山万重水的帮国韵味,香港没有极高的山,极巨的神木,香港的景也不能说不好,只是一览无遗,但然得令人不习惯。 对一个中国人而言,烟岚是山的呼吸,而拉拉山,此正在徐舒的深呼吸。 在 小的时候老师点名,我们一一举手说: “在!” 当我来到拉拉山,山在。 当我访水,水在。 还有,万物皆山,还有,岁月也在。 转过一个弯,神木便在那里,在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地方,在拉拉山与塔曼山之间,以它五十四公尺的身高,面对不满五尺四寸的我。 他在,我在,我们彼此对望着。 想起刚才在路上我曾问司机: “都说神木是一个教授发现的,他没有发现以前你们知道不知道?” “哈,我们早就知道啦,从做小孩子就知道,大家都知道的嘛!它早就在那里了!” 被发现,或不被发现,被命名,或不被命名,被一个泰雅族的山地小孩知道,或被森林系的教授知道,它反正那里。 心情又激动又平静,激动,因为它超乎想象的巨大庄严。平静,是因为觉得如此是一座倒生的翡翠矿,需要用仰角去挖掘。 路旁钉着几张原木椅子,长满了癣苔,野蕨从木板裂开的瘢目冒生出来,是谁坐在这张椅子上把它坐出一片苔痕?是那叫做“时同”的过客吗? 再往前,是更高的一株神木,叫复兴二号。 再走,仍有神木,再走,还有。这里是神木家族的聚居之处。 十一点了,秋山在此刻竟也是阳光炙人的,我躺在复兴二号下面,想起唐人的传奇,虬髯客不带一丝邪念卧看红拂女梳垂地的长发,那景象真华丽。我此刻也卧看大树在风中梳着那满头青丝,所不同的是,我也有华发绿鬓,跟巨木相向苍翠。 人行到复兴一号下面,忽然有些悲怆,这是胸腔最阔大的一棵,直立在空无凭依的小山坡上,似乎被雷殛过,有些地方劈剖开来,老干枯干苍古,分叉部分却活着。 怎么会有一棵树同时包括死之深沉和生之愉悦! 坐在树根上,惊看枕月衾云的众枝柯,忽然,一滴水,棒喝似地打到头上。那枝柯间也有汉武帝所喜欢的承露盘吗? 真的,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来看神木呢?对生计而言,神木当然不及番石榴,又不及稻子麦子。 我们要稻子,要麦子,要番石榴,可是,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的确也想要一棵或很多棵神木。 我们要一个形象来把我们自己画给自己看,我们需要一则神话来把我们自己说给自己听:千年不移的真挚深情,阅尽风霜的泰然庄矜…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