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第3/3页)
办公室吃。今天搞了四菜一汤,还有辣子、霉豆腐等四个小碟。炊事员得意他说:“我今天多下了一倍的米!”“李钠在毛泽东卧室里向父亲汇报了学习情况。未了委婉他说:“我的定量老是不够吃。菜少,全是盐水煮的川水还不够大师傅沾光呢,上课肚子老是咕噜噜叫。”毛泽东教育女儿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度难关。要带头,要做宣传,要相信共产党:…”他还开句玩笑说:“大师傅掌勺连我也管不了呵!” 尹荆山进去招呼:“主席。饭好了。” “嗯,今天一起吃饭。”毛泽东拉住女儿的手,一起走到饭桌旁。 李钠抓起筷子,鼻子伸到热气腾腾的米饭上。那是红糙米,掺了芋头。她深深地、深深地吸吮着香气:“呵!真香哪!”她望着父母灿然一笑,那么天真可爱! 江育望望女儿,望望毛泽东,想说什么“可是卫士们侍立在旁边,她便忍住了。勉强笑一笑,夹一筷子菜放在女儿碗上。 “吃吧,快吃吧。”毛泽东用筷子示意。 李钠向嘴里拨饭。饭大烫,她咝咝地向外吹熟气。吹几下便咽下去,眼睛烫得湿润了。 “吃慢点,着什么急?”毛泽东尽量平静他说。他轻轻笑着,但是笑得越来越不自然。“李钠瞟一眼侍立的卫士,腼腆他说:“在学校吃饭都快。习惯了。” “现在是在家里么。”毛泽东说话声音很低,已经变成苦笑。 “吃菜,多吃莱。”江青不停地往女儿碗里夹菜。她脸色有些苍白,嘴唇保持开始那种笑的样子,却是哆嚏着僵便的。她望着李恼吃饭时,那目光神色是母亲恃有的。 李钠在父母面前不多拘柬,慢吃不了几口又变成狼吞虎咽,几乎嚼也不嚼就把一口口的饭菜吞下去。在她朝嘴里拨饭时,偶尔掀一下限皮,目光沿着上限皮匆匆扫过桌面,她在看饭菜还剩多少。 开始,毛泽东还在慢慢陪女儿吃,一边有一句没一句他说点什么。渐渐地,他不说话了。默默地夹一筷子菜或饭往嘴里送。嚼得那么慢,那么慢…终于,他停了筷子,停了咀嚼,怔怔地望住女儿出神。 江青早已停了筷子,看看女儿又看看毛泽东。她连接几次喘粗气,便盯住毛泽东不动了。她有时心里有想法并不说,而是希望毛泽东能够理解,能够先说。 “哎,你们怎么不吃了?”李钠好不容易把嘴离开饭碗。 “哦”毛泽东漫不着边际地笑笑:“老了,吃不多,我很羡慕你们年轻人。“他说着,抓起报纸侧了身看,头轻轻.晃着,仿佛看得专注,念念有词。 江青胸脯微微起伏,忽然端起饭碗,把剩下的半碗饭拨到李钠碗里,起身匆匆离开。她眼里已经充满泪水。 毛泽东似乎什么也没看到。可是,江青刚走回她的房间。毛泽东便抬起头对女儿讲:“我年轻的时候在湖南农村搞社会调查。有次饿了一天,讨到一碗剩米饭…” 他没有讲完。李钠心思只在吃饭上,说:“你们不吃我就全打扫了啊。” “打扫光。”毛泽东目光在女儿脸上稍触即离,好像不敢多看。重新盯住报纸,手在桌上点了点:“三光政策,不要浪费。 其实,李钠也不了解父亲平时吃什么。如果她知道父亲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马齿菜,她一定不会这样”放肆”了。她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连一片葱花也不放过,仔细夹起来往嘴里送。两眼可怜巴巴朝桌子上转,仍然没有离开的意思:“爸爸,我还要发育呢,饭量特别大…这么大窝头我能吃三个。”她比划了碗口那么大。 毛泽东没有看,始终盯着报纸,只是含住下唇习惯地吮一吮。 “今天的饭菜真香哪,可惜…”李钠瞟一眼父亲,又带着孩子气的狡黠望着卫士:“尹叔叔,还有汤吗?把这盘子唰唰。别浪费。” 尹荆山猛地转开脸,泪水夺眶而出,直朝厨房跑去。 “唉,李钠这孩子也真受苦了。炊事员找出两个白面和王米面掺半的馒头,卫士等不及他在火上烤,便拿来给了李钠。 李钠摇晃着身子。不好意思地看看父亲,掰开一块馒头擦擦盘子便往明里塞。尹荆山拿来热水帮李钠一个盘子一个盘子地涮了喝。毛泽东喉咙里咕噜响两声,站起身来,什么也没说便走开了。他先朝院子走,又突然转向屋子,可是没进卧室又转身朝院子走,他似乎自己也不明白要干什么。 晚上,江青进了毛泽东卧室,叫卫士们退出。半小时后,江青出来了,眼圈红红的,显然哭过。我们明白这是为什么,都走进毛泽东卧室。 “主席,李钠太苦了,你看是不是可以…” “不可以。”毛泽东什么都明白“同全国人民比较来说。她还算好一些。 “可是…” “不要说了。我心里并不好受,她mama也不好受。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毛泽东深深叹了两口气不无忧伤他说:“还是那句话,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还是各守本分的好,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这句话给我留的印象太深了。它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对于女的疼爱之情和严格要求。1980年我和爱人终于能自由看望李钠了。她独自带了儿子生活,日子过得有些艰难。我们劝她再找个对象,她说:“唉,我mama是“四人帮”:谁肯找我啊?这时,我又想起了毛泽东说的那句活。我和爱人劝她:“你别这么说,你爸爸还是伟大领袖呢,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后来,我和爱人给她介绍了一个人,就是过去为毛泽东站过岗的警卫战士王景清。他们结婚时,杨尚昆同志还送了一个大被套,一包巧克力糖。因为李钠小时候很爱吃巧克力糖。还写了贺词,把自己和全家人的名字全签上了。 王光美同志知道这件事后,也表扬我们说:“你们办了件好事,看在主席面上,应该帮助。” 不久前,我和爱人去李们家里串门.李钠留我们吃饭:“你们尝尝老王做的凉粉和养面扒糕吧。”我们惊讶地问:“哎呀,老王还会做凉粉和扒糕?”李钠说:“我和老王在一起生活可享福了。他什么都会做,比我强多了。” 看来。他们生活是幸福的。我内心获得很大宽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