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2/3页)
将这个习惯保持至今,传给了子女。 与大便比较起来,睡觉更使毛泽东犯愁。 毛泽东终生“为睡一觉而奋斗”终生没离开安眠药。 他有遵循大自然规律的时候,即按24小时作息。但也有特殊。他是上午睡觉,下午和夜里办公。这是长期战争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无法磨灭的痕迹。他有20年的战争生活是以劣势对付敌人的优势,在敌人飞机的压迫下,他必须昼伏夜出。20年形成的习惯是不好再改变了。 然而,他大部分时间是向大自然的规律挑战,于是,便形成了“毛泽东的一天”这种说法也不知何时何地由何人总结出夹的。就是按照28小时作息。比如今天早晨7点入睡。上午11点起床,那么总要工作到第二天的上午10点左右再睡觉,下午3点多钟起床。如此顺延下去,他的“一天”就比大自然的一天多出4个小时。 一旦遇上大事,比如打大仗,比如开重要会议,比如写重要文章。比如处理重大事件或解决危机,他可以而二三天甚至四五天下合眼。他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力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长时间高度兴奋的思维活动对睡眠必然提出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同时又造成了兴奋过度难以人睡的矛盾。毛泽东常为这一矛盾苦恼发愁,我们也为这一矛盾苦恼发愁。毛泽东不得不同我们这些卫士、警卫人员及医护人员协同起来,共同解决这一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讲“让毛泽东睡一觉”成了毛泽东贯穿一生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所有身边工作人员的头等大事,办起来可以说是“兴师动众”“全力以赴” 一般情况下。毛泽东睡觉分儿个过程:放下手中笔和文件,有时到户外前步10分钟,有时也不散步,然后吩咐值班卫士:“我睡觉吧。” 这声吩咐总是很低沉,因而更显得有分量。这时,卫士就会立即通知警卫人员:“主席要睡觉了。 于是,院子里就会静得鸦雀无声。所有人走路都要轻手轻脚不能出声,哨兵会拦挡住任何来客,战争年代,周恩来常与毛泽东住一个院。他见到卫士的头一句话经常是问:“主席睡觉了吗?”他起床后有咳一阵痰的习惯,一旦听说:“主席睡觉了”.使会捂着嘴回到窑洞里去关住门再咳。进城住在中南海,周恩来回住所必经毛泽东屋后的马路。一旦毛泽东睡觉,警卫人员就会封锁路,不许车来往。周恩来的车行到此处,也要熄火,无声滑过。· 警卫人员拿起竿头系有红布条的竹竿恫吓那远远窥视的鸟雀,即便庭院里绿树浓郁,也不许它们光顾,甚至不许低飞着从头上飞过。那气氛真有点像某些文学作品里写的“大战前的宁静。” 毛泽东要睡觉了、值班卫士就搀扶他去小便。解手之后再服侍他去洗澡。洗澡可以放松身体,容易入睡。 1956年以前,毛泽东洗盆塘,以后,由于年龄大了,血管硬化,怕在热水里泡出事故,改为擦澡。毛泽东喜欢搓背,这是很好的健身方法。特别是连续工作二三天之后,一定要用力为他搓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擦澡时,毛泽东总要与我们卫士聊天。有的卫士善于谈笑,有的卫士不善讲话。毛泽东喜欢善于谈笑,无拘无束的卫士。谈笑可以使他愉快,精神放松。话题上至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就是卫士放个屈也可以引来一阵欢乐。副卫士长放了很响的一个屁。毛泽东便吃吃窃笑、笑得副卫士长脸通红。副卫士长年龄大些,毛泽东没和他开玩笑。小卫士放了屁,毛泽东就要逗一逗了。 “小封哪,你搞什么小动作啊? “对不起,主席。我。我放了一个…屁。 “哎,不是屁吧?那是气。折腾你几天休息不好,应该我说对不起你么。·” “不,不是的。主席,是屁,不是气。 “不是屁,是气。有气放出来就好。”毛泽东摇晃着脑袋,用他那湖南口音抑扬顿挫地念念有词:“屁之,气也。宁在主席面前丢丑,莫让冷气攻心哟…” 于是,卫士随着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 洗过这样一个愉快的澡,毛泽东回到卧室,接过卫士递来的安眠药,服下后便上床。靠在床栏的毛毯上,继续批阅文件。卫士就坐在床沿或椅子上,为毛泽东按摩。上身已经在擦澡时搓了个痛快,这时只按摩脚和两腿即可。这时的按摩手法可以重些。因为离入睡还早。 大约过半小时到一小时,药力开始起作用。毛泽东自我感觉不那么兴奋了,便将文件放在一边。卫士会及时递上第二份安眠药,服侍毛泽东服下。 服下第二次安眠药,毛泽东便停止工作,不再依靠床栏,缓缓躺平了。或者看报,或者看闲书。他床上书摆得与人同长,随手就可拿一本过来。有时还看小人书,而且能看上瘾。有时什么书也不看,只与卫士聊天。这时的聊天不再有热烈的玩笑,或者毛泽东讲述自己的过去,或者倾听我们卫士诉说自己的心事,家里的矛盾与烦躁。有时也听我们发表一些对人对事的看法与想法。毛泽东一次又一次带着静静的回忆的神情,微眯着眼,轻声细语地向我和其他卫士讲叙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讲述自己的父母亲人,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曾经按着我的手背小声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