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人质新娘 (第1/5页)
第六章 人质新娘 天明以后,茶屋又四郎赶到码头,坐上了停靠在那里的自家船只,昼夜兼程,于第三日晨到了伏见。此前他始终焦虑不安,而刚到伏见,便又被人团团围住,问这问那,甚是焦躁。 “京城发生何事?” “无事。” “火灾,抓人…” “没有。” “哦,那你有未碰到什么怪事?” “没有。”他担心大佛殿,便乘轿急速赶到了方广寺。当他看到佛殿高耸在清晨的蓝天下,方才觉得自己实在有些荒唐。 茶屋府在通出水下町。他令下人回家将蕉庵和宗拾的死讯禀报兄长,自己则直接去了所司代官衙。 板仓胜重正在院中练习长枪,这是他的习惯。看到又四郎,他一脸惊讶地放下枪,把客人迎到檐廊下,责备道:“怎生这个时候来了?家中怕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吧?” “大人何意?” “千姬小姐马上就要来伏见,婚礼定在五月十五。所有的衣裳均由你家负责。你这几日不在家吧?” “是。小人去了一趟堺港。” “哦。你径直来了我这里。说不定府上有人去接你,在路上错过了。” “小人不知。堺港的两位前辈去世,我原是去探病。” “是坂田宗拾和…” “纳屋蕉庵。二人像商量好了一般,在同一日离开了人世。” 板仓胜重轻轻点头道:“哦。你快回去。你要不在,事情就不好办了。”说完,又好像想起了什么“令兄要去参加葬礼吧?实际上,我也正为一件事犯愁。”他两手置于膝上,看着又四郎。 又四郎一脸诧异:“大人是指…” “要找几个人。将军说,千姬小姐身边只有从江户带来的那几个侍女,他不放心。” “哦?”“将军大人把这个孙女视为掌上明珠。他认为,若是江户跟来的侍女和淀夫人身边的人关系不洽,千姬小姐的处境必十分可怜。”言罢,板仓端起茶碗。 “那么,必须得找上方的人,也要能让淀夫人满意。”又四郎也端起茶,轻轻吹了吹,开始在脑中搜寻合适的人选。 “正是。小姐毕竟还小,太天真。所寻之人必须能妥善处理各方关系,而且要有身份,品性也要靠得住。将军说,要三个这样的人。我也正想找你和光悦商议。” 又四郎放下茶碗“大人和织田有乐斋大人商议如何?”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我最先找的便是他。他心中有了一个人选。”胜重轻叹道“要是令尊还活着多好。大坂城的女主人可不好相处。她的意思万万不能违背,而且,万一她和上方的人一起与江户来的人对抗,就更加麻烦。” “大和柳生家的女儿怎样?” “你是说柳生石舟斋之女、宗矩的meimei?” “是。听说他有好几个meimei。”胜重缓缓摇了摇头:“不好。柳生的女儿,可能会让淀夫人不乐。” “哦。” “不如回去问问令堂,看看有无合适的人选。若是茶屋家能荐一位负责千姬小姐衣物的侍女,事情就好办了。” 又四郎拍拍大腿,眼睛一亮:“有了!有了!我有合适的人选…纳屋蕉庵的孙女。” “蕉庵…” “很好,她幼时便陪嫁去了与丰臣氏交情笃厚的宇喜多家。” “她现在多大?” “确数不清楚。大概二十上下。” “已是出嫁的年龄。纳屋家会答应吗?” “我有主意。我亲自去说。因为…”话没说完,又四郎便停下了。他单纯地认为,阿蜜必会嫁给自己,会听话。“你去做两三年,待千姬小姐习惯了大坂的生活,自会有人接替。到时你就告假回来,我娶你为妻。”他以为只要这么一说,事情便能解决。 “还是由我出面去请为好,你只在一边说和即可。”为人慎重的板仓想亲自考验人选。 又四郎辞别了板仓胜重,回到府里,已是辰时四刻。 清忠接到下人的禀报,已作好了前往堺港的准备,正等着又四郎回来。想到如今将军更看重弟弟,清忠便觉憋屈。 “每次进城都会问到你。我体弱多病,将军更愿意把事情托付给精力旺盛之人。我去堺港,你替我好生办事即可。” 又四郎也是这个意思,便欣然应允。送走了兄长,他马上出发赶往伏见城,但他没去见家康。从江户跟过来的阿江与夫人把他带去见了千姬。出嫁的衣装悉由茶屋家负责,因此必须看看千姬,考虑适合她的款式。 “又四郎,好生看看小姐,给新娘做一身合适的嫁衣。”说完,阿江与夫人暗暗看了一眼千姬。 又四郎注意到千姬眼圈有些发红。这也难怪,虽说千姬与秀赖是姨表兄妹,可世人并不觉此次联姻表明丰臣和德川关系融洽,反而无不认为,千姬是以新娘的名义送到大坂城的人质。 “真是端庄可爱!”又四郎嘴里咕哝着,仔细打量千姬。 千姬正是长身子的年龄,肤色白皙,玲珑剔透,长着一双丹凤眼,鼻梁和嘴唇甚是精致,有着明显的织田家族的特征。若是个男孩,肯定颇任性。 “好了吗,又四郎?” “是。小姐的衣裳该如何裁剪,小人心中有数了。” “那就请用心做吧。要让将军大人满意。” “遵命!我们连夜赶制,定能让夫人满意。” “好。把小姐带下去吧。” 一个乳母模样的人把千姬领走之后,阿江与压低了声音问道:“又四郎,你最近可见过秀赖公子?” “未见过。可听本阿弥光悦说,公子虽然年只十一,但最近身子猛长,看起倒有十二三的样子。”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我听说公子已经开始接近女色。这是真的吗,又四郎?” 又四郎明白阿江与在担心什么,不由得埋下头。 “真令人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