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青竹炼丹 (第1/1页)
第三十二章 青竹炼丹 李又白朝老人拱了拱手,平淡回答道:“弟子境界低微,还不能用真气炼丹。a” 三清丸属一级灵丹,用重火炼制需要三十日,而,如果用真火来炼,半日可成。 当当~! 老人用木杖敲了敲丹炉,气道:“我没有让你用真气增加火焰的温度,我是问你为何不用真气掌握炉内的情况,难道你想凭感觉掌握白花瓣溶化的程度?, 灵草提炼的过程中,最大的忌讳便是频繁掀开炉顶,那样会使灵草的功效随空气飘散,非到入下一味灵草的时候,炼丹之人是绝对不会掀开炉顶。 境界低微的弟子,其真气当然不能维持半日之久,但,都会拿捏着火候在最重要的时刻,用真气感受炉内灵草提炼的程度,以便掌握入药的时机。 这是炼丹初学之人都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李又白解释道:“回杜师伯的话,弟子炼丹从来都不用真气感受炉内的情况,弟子凭感觉。” “胡闹!”老人冷脸喝道。“我炼丹近千年,都不敢说这话,你竟然敢说凭感觉,哼!都不知道元尺当初是怎么教你的,你走吧!不用再炼了!” 千年? 那是何等境界?为什么会来麒麟门? 老人愤怒中吐露出来的二个字,让李又白狂惊不已。 ‘师伯’二字看来都称呼错了。 惊讶之余,李又白并未慌乱,平静地看着生气的老人,拱了拱手,眼神坚毅地说道:“杜师伯,弟子的恩师元尺辞世的之前,只是把三清丸的配方告诉了弟子,并无指点过弟子炼丹的过程,所以,并非弟子恩师教导无方,只是弟子没有机会跟随他老人家学习,请您不要诋毁他。” 未等杜月笙开口, 李又白接着又说道:“请师伯给弟子三炷香的时间,等三味灵草都入炉之后,您再看,如果弟子错了分毫,弟子马上离开,从此不再炼丹。” 杜月笙愣了愣,眼睛深邃地看了李又白一眼。 青儿那丫头苦缠自己数月,让自己下山看看这个五代弟子,既然这小子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难道还要和他计较?罢了。 杜月笙摇摇头,脸上露出毫无兴趣地神色,淡淡说道:“你炼吧!” 李又白坚持不用真气炼丹,自然有他的道理。 见杜月笙同意,他心中偷偷笑了笑,收敛心智,不急不躁,把注意力再次放到丹炉上面。 起炉,入药,起炉,再入药。 每一个步骤都专心一意,心无旁骛, 参加炼丹测验的另外十七位师兄走进殿来,他都没有察觉。 当然, 这些麒麟门的师兄们,看见李又白在参加测验,无疑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他一个五代弟子怎么会在这里? 难道又是门主关照他? 他为什么已经开始了? 众位麒麟门的师兄眼中尽是迷惑和猜疑。 但见杜月笙一直冷冷地子着李又白,众弟子也不敢上前问什么,谁都知道这位杜月笙的身份高贵,难得来麒麟门亲自测验弟子,谁还管其他杂事?都朝着杜月笙行了行礼,各自走到丹炉旁,开始准备炼丹。 当其他师兄慢慢准备材料的时候,李又白却已经把三清丸的半成品从丹炉里面取了出来,倒入准备好的小药瓶中,呈到杜月笙面前。“杜师伯,刚好三炷香的时候,弟子的三清丸入药炼化已经完成,请杜师伯评判。” 杜月笙毫无表情的接过小药瓶,在手中轻轻晃了晃,然后滴了一滴到自己枯瘦的左手。 分辨丹药的好坏,便是一看,二闻,三试效。 虽只是三清丸的半成品,但,对于一个炼丹千年的修真者来说,一看便知其好坏,有没有发挥几种灵草的最大功效。 咦~! 一看之后,杜月笙的眉头皱了皱,用不解的眼神看了看李又白一眼,然后再把瓶子放到鼻边嗅了嗅。 “嗯~!” 顿时,杜月笙双眼一亮,情不自禁的口中叫出了声,他嘴角抽了抽,不知是该笑,还是什么。 “杜师伯,弟子炼的半成品可有差错。”李又白很认真地拱手问道。 差错?哈哈!简直完美至极,他竟凭感觉就能把三清丸炼到如何程度,那要是 杜月笙上前一把抓住李又白的手臂,瞪大眼睛紧紧地望着李又白,像是在看罕有的奇珍异宝,目光中还流露出几丝狂喜的神情。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玄月门的弟子了,不!是我杜月笙的入室弟子。哈哈!” 杜月笙也一点不顾其他弟子的感受,殿中众多弟子听到杜月笙此言一出,脸色全都变得苍白。 哪我们还测验个什么东西? 李又白淡淡一笑,躬身一礼。“多谢杜师伯。” 杜月笙不知,其实他李又白来这里之前,便早已想好了,绝对不用真火炼丹。 第一,一旦使用真火,难免会让其他人看出自己的境界。 一个刚入山门不足半年的弟子,如何会拥有筑基后期的修为,难不成是天才中的天才? 第二,他很想进入天山玄月门。 李又白自问:用真火炼丹,谁不会?这次参加测验的师兄们都是麒麟门四代三代的弟子,三代弟子和自己恩师元尺同级! 他们炼的是什么级数的灵丹?而,自己只会炼一级灵丹, 如何才能让玄月门的人眼睛一亮? 天份! 炼丹的天份! 让玄月门的人觉得自己是拥有炼丹天份的年轻弟子,可以栽培。 当然,天份这种东西,李又白不是没有,只是今日用不上。 在刚才向丹炉里面倒清水的时候,他偷偷把一根竹子放入其中。 三个月来, 李又白把自身的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 他就是竹子,竹子就是他, 凡是从他身体里面出去的竹子,只要在一定距离之内,就等于他的五感, 炉内的火候足不足,他心中无比清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