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慈禧和李鸿章绯闻满天飞 (第10/10页)
到袁世凯变法的时候,是顺风顺水,从慈禧太后到革命党,全都支持他。 仍然是康有为当年的老路子。 第一步,先废科举。 康有为废科举的时候,他的大弟子梁启超差一点没被京都举子活活打死。等轮到袁世凯,举子们早被义和团砍得皮毛不剩,所以这科举已经是名存实亡,没有一九九藏书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有一片支持声。 第二步:兴教育,建学堂。 现在国人全都领教过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已经知道了孙悟空猪八戒等神仙是靠不住的,所以这条建议顺利通过,只不过…要建学堂,钱从哪儿来呢? 于是袁世凯推出第三步:兴实业,建工厂,铺铁路,造机车…这些活都是早年李鸿章干的,就因为干这些活,李鸿章被义和团封为中国头号大汉jianian,现在轮到袁世凯,又是一片鼓掌声。 实业带来财富,如今的袁世凯是大清国最有钱的人了,他全面接收了李鸿章原来的人马,那些忐忑不安的老学究来到袁世凯这里,工资立即翻番,众人大喜,于是立即卖命苦干——袁世凯这人特会捞钱,有一个唐绍仪的留学同学,叫梁如浩,被袁世凯收在旗下,并派他去接收关外铁路,据说他每个月都能给袁世凯捞上来八十万两银子,所以在袁世凯这里,只要你能干而且肯干,钱是绝对少不了的。 有这么多的钱,袁世凯截长补短,拿出一点来意思意思,办百八十所学校,还是相当容易的… 然后袁世凯又干了一件事:公派留学生出国! 慈禧太后最担心的,就是这最后一条。 由于留学生有相当比例都是湖北人,慈禧太后忧心忡忡地说:造就人才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 这老太太,眼睛贼九九藏书亮贼亮的,我们知道行将爆发的辛亥革命,就是在湖北,在大武汉爆发,这老太太竟然一瞧一个准,这就难怪她能够趴在龙椅上好多年了,这眼神,不服不行。 相比于慈禧太后,孙文的眼光却是差得远。 孙文,这位发誓要干掉大清帝国的头号种子选手,他精心选择了大清国最稳固的地盘,开始了他那事倍而功半的艰苦劳作。 有孙文盯死了两广,广州的官,开始越来越不好干了。 第19节江湖人物搞掉朝廷重臣 却说志士史坚如三炸巡抚衙门,德寿吓了个半死,因为刺激过度,精神状态出现异常,需要去看医生,于是由岑春煊走马江湖,出任两广总督一职。 说起这岑春煊,原本是甘肃藩司,慈禧太后西逃的时候他赶去护驾,沿途照顾老太太的吃喝,四处乞食,说不尽的可怜。慈禧太后回京后,念及护驾救命之情,岑春煊也迅速成为重臣之一。 这老岑是一个生性刚直之人,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其人所到之处,各级领导官员们无不放声大哭。 岑春煊到得广东之日,便有一千四百名先富起来的领导干部被迫下岗,后面还要转司法程序,籍没财产,蹲大狱,甚至砍头…众领导不胜悲愤,纷纷逃往香港避难。 为解决掉岑春煊这个不和谐的大问题,各级领导出资港币一百万,只求哪位江湖好汉砍了岑春煊的脑袋…哪有这么欺负领导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江湖好汉来了。 陈少白!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 他刚刚替战友史坚如写过碑铭,墨迹未干,就赶来替各级领导排忧解难。 陈少白要求先付钱,再干掉岑春煊。 但是领导们也不傻,要求先干掉岑春煊,再打款。 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敲定,先付三藏书网十万现金,等把老岑搞掉,另行支付其余的七十万。 于是陈少白走上海,赴京津,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之后,岑春煊果然被朝廷革职。陈少白不过是一个江湖会党人物,而岑春煊却是对慈禧太后有过救命之恩的重臣,而陈少白却能够轻易摆平岑春煊,岂不是怪事一桩? 说怪却也不奇怪,正因为陈少白是江湖人物,所以最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他通过最原始的PS技术,伪造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有维新党人梁启超、麦孟华及朝廷重臣岑春煊,三人对坐,侃侃而谈。 然后陈少白将照片四处发售,见人就送,并送往报馆刊登,维新党人脑残,见此伪照,登时回忆起当年与岑春煊共同维新的“战斗历程”各家报纸纷纷刊载回忆录,追述岑春煊为维新事业所作出的贡献…闹轧猛的人越来越多,瞎话越编越离谱,老岑名气越来越大,渐成维新党人的中流砥柱。 慈禧太后看到这情形,说不尽的闹心,就好言好语劝老岑先病休… 莫名其妙地被江湖会党解除公职,老岑悲愤交加,就去找李莲英说理。 说起李莲英这个人,他之所以能够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甚至对中国近代的政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个重要的九九藏书原因就是他明理,正直,说话的时候考虑国家的时候多,考虑自己的时候…也不少,但一个人能够时时事事替国家考虑,慈禧太后有什么理由不信任他? 见老岑中了会党人物的暗算,李莲英亲自出马,也PS了一张自己和慈禧太后的假照片,拿去给老太太看,老太太幡然醒悟… 关于这件事,岑春煊晚年的时候撰写《乐斋漫笔》曾经提起过,只不过老岑比较有智慧,因为那时候已经是民国了,陈少白其人早已因为共和的成功,由狗皮倒灶的会党晋级成为了革命先驱,所以老岑吞吞吐吐,不说这事是陈少白干出来的,而是说是袁世凯干的,理由也非常的充分,概因老袁当时复辟帝制,已成过街老鼠,所以这盆脏水,是一定要让老袁笑纳的。 从江湖人物到革命先驱,这期间有一个过程,狗皮倒灶在所难免。但针对于廉吏名臣老岑的狗皮倒灶,却是基于当时理论界的空白。 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所以大佬级别的会党人物,只能在狗皮倒灶中艰难地摸索。 就在这艰难痛苦的摸索之中,一声石破天惊,一个十九岁的瘦弱少年,替中国人洞开了革命之门。 邹容! 《革命军》! 一代思想大师,终于横空出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