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房子 (第2/7页)
英儿,这可不是我找你,上边有人来找你。 上边来的人没有跟我在屋子边上走。他沿着那个挖得很深的沟,走到那个基础那,找英儿。英儿依旧浇水,不说话,我慢慢的退下来,沿着房子,那人也往回走。 我说:你找她有什么事啊? 他说:没什么急事。 我心里怒气忽然起来了:没什么事你找她,我饭还没吃呢。 我跟他开始找茬。这时候他已经绕到了咱们屋子朝东的方向,我也走到了那个朝东的门泅。但是他在下边,很深的地方。他的嘴动了动,象要回嘴。 我问:你说什么? 我已经把几块小砖拿到手里,三块石头。他继续嘟嚷着,在下边。我就把一块儿砖,一块儿小砖丢下去了。他躲到大石台下面,但不能够全部躲起来,他变成了个绿色的琉璃磁像。我毫不留情地拿石头打他。在我第三块石头丢下去的时候,它碎了一块。后来我又拿了几块石头打它,我走下去的时候,它已经碎了,变成了一块砖,很奇怪。我把这块砖砸成八块,装在怀里。 这个梦里什么也没有,醒了,嘴里有点苦味,还是在德国的黑夜里,特利尔这个充满水声的山谷。这个转动了好多年的磨坊,现在不再转了。我想起刚刚弹过琴,那不祥的键声,危险的高音,我想着。 但是我的思想快又回到刚才的房子上面了。雷,那个房子。 你要赶走我(三) 我浑身累得麻苏苏的,但还是被英儿揪醒过来。 “你要赶走我。”她说。我还没太清醒,想抱住她,但她的小胳膊好象都变成了骨头,身体象鱼一样,在睡衣里扭来扭去。 “怎么了?”我的胸被撞了两下子,终于被硌醒了。 “你要赶走我。”她继续说。“刚才你说的。” “什么?”我问她“我说什么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你的脸就沉了,说:‘你走吧!’,那么狠。” “我什么时候说了?… “你就说了,一句话,我就慌了,想找谁租房子去。我出去还带着胖子,还想怎么把胖子安排到哪去,得有一个小床。” “你做梦吧?” “反正你说了,就是你说的,你就是那样。你要赶走我脸沉沉的,真无情。” 她被这个感觉慑住了,到吃晚饭的时候,还在饭桌上说这个事呢。 “我带着胖子,往前走,好象一点办法也没有。” “你不是要走吗?” “那也不能让你赶走我,那么狠。” 晚上,灯柔和地亮着,我给她读契诃夫的《爱情集》,是她从北京带来的:“‘你从柏加辽甫卡来的吧;对不?’他厉声问乡下人。 ‘对了,从柏加辽甫卡来。’ 为了消磨时间,叶尔古若夫开始想到柏加辽甫卡,那是个大村子,座落在一个深深的峡谷里,因此要是在月夜,人坐着车,顺着大路走,往下看那黑暗的峡谷,再抬头看天空,人就会觉得月亮仿佛挂在一个没底的深渊的上空。这是世界的尽头似的。下坡路很陡,又弯曲,而且窄,要是为了什么流行病,或替人种痘,坐着车上柏加辽甫卡去,人得一路上提高喉咙喊叫,或吹口哨才成,因为要是有车子迎面走来,那就别想过去了…” 她起身抱住我,缠绕着,看我的眼睛:“你好一点吧,你总让我心里害怕。你会赶走我吗?” 我笑了、摇摇头,把书放到一边。 “我不能让你赶走我。”她恨得不得了,说。 叶公主(四) 临走的时候,我忙极了,几乎顾不得跟英儿说话。我把土从房子后边挖出来,挖出一小块平地,准备将来盖厨房,上边还要盖两个小卧室给你和英儿。 我把挖下来的土,通过平台的滑槽倾倒下去,堆在房子前边。又筑起一道墙,用墙挡住那些土。这也是我们城台的一部分。我甚至在树影下固执地挖出一个坑来,把一个旧澡盆放在里边,澡盆边缘垒上好看的石块。这是一个池塘,可以养鱼,我在那构想。 英儿不参加这些事,她总是绕过我的建筑工地。但是她很高兴做饭,她喜欢做饭。她做好饭以后就从楼上窗口伸出头来叫一声:顾城,吃饭。 英儿大部分时间并不太关心这个房子,甚至觉得修这个房子是个疯狂行为。在她那个学校出来的脑筋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盖房子这一说。这一切都应该让做这些事情的人去做。但是钱呢?这都是她的教科书上没有写过的事。 “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她喝了一点酒,脸红红的,含了气声在唱。 生活好象是这样的,工作、上学,然后擦擦玻璃。怎么会是种土豆、浇粪水或者运沙土呢。很久很久,她确实不关心甚至忌恨我做的事。“诰”房子,她说。“诰”姑娘家。她把它划了一个等号。她好象不知道这事也是为她做的。房子不应该是盖的,是应该是通过什么方法得来的,她喜欢干净雅致的样子。不喜欢我脸上溅满水泥。 “大紫红破楼恶梦”我知道她的意思。 “学(音:小)生。”我用北京话对她说。 她也知道我的意思。“你这个人够纯粹的。纯粹是个山大王。” 有时候她过来掐掐我说:“恨死你了。谁知道你是这样的。就知道搬石头,搬姑娘家,什么也不懂。你哪是要修房子呀,你修的地方将来都得拆了。” 晚饭是虾仁鸡蛋,是你蒸的,你做好,专门让我不要动,给英儿留着。英儿做的是凉面,两种,炸酱的和用麻酱黄瓜丝拌的。 “和雷在一起就没有吃过芝麻酱,每月二两芝麻酱从来都不买。” “在北京夏天不吃芝麻酱?”英儿觉得怪。 “我那是让给别人吃。”你说。 “我怎么没当上过这个别人?” “我们院里的街坊夏天都找南方人,借本去买芝麻酱,二两哪够啊。” “我嫌芝麻酱粘乎乎的,和不开。” “那是没打水。” “什么?” “往里加水啊。要不,有‘没打好’一说呢。” “就象和水泥…” “一听你说话就上头。”英儿说“我这半边头老木。” “那叫神经官能症。”我告诉她“知识分子落下的毛病,一劳改就全好了。文化革命时候干校专治这种病。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每天提一百桶沙子吧。” “我又不是雷。”英儿狠狠他说。 “噢,打水,怪不得发白,我才知道,英儿做的面好吃。” 你还在说刚才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