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的孩子_第十章人生的计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人生的计划 (第2/3页)

车送繁子回去,顺便让不善长途行走的真木搭车前往。

    明和朔则一路走过去。在林道上开车去只需要二十分钟,但要沿着阿新告知的古道行走,就需要三个小时了。两人计算过后,便按照需要的时间早早出发了。

    "'逃散'之后的第三年,被称之为'一揆'①的农民暴动就从这个村子开始了。听说,铭助指挥的那一支队伍,就是沿着这条古道下山去的。"离开林道走上向阳的山道时,朔对心中无底的明说。

    "铭助是根城人吧?"

    "他策划了'一揆',刚开始出发时,队伍的规模还很小,把出发的地点定在了根城。由此看来,铭助也具有basecamp的想法。"

    随后,明将话题转回到那些疏散儿童在战争将要结束时经历的集体生活:

    "我呀,实在不明白那位生气的村长所说的那句话。是'狂妄之极'吧?"

    朔从口袋里取出辞典(母亲对弟弟衣服上的口袋进行了改造,以便能够装下两三册辞典),查阅该词汇的日语语义,以及在英语中相应于什么单词。一面行走一面麻利地翻阅辞典,这是朔的做派。绊在露出红土道路表面的石头上险些摔倒,这也是朔的做派。

    "'狂妄自大','逞强',还有英语的impatient和cheek,好像都有'狂妄自大'和'厚颜无耻'的意思。是说小孩子干了原本应该由大人们做的非常重要的事,这才让大人生气的。"

    "可大人们都从村子里逃了出去,这不是没法子吗?"明不禁发起火来,"朔儿,听了'狂妄之极'这句话后,尽管并不了解其语义,真木还是感到了讨厌。人们为什么要制作出这些讨厌的语言呢…"

    "大概是用这些话语来规定讨厌的事物,以使自己得以远离吧。"

    稍作思考之后,明佩服地说道:

    "是这样呀,规定那些讨厌的事物,以使自己得以远离!"

    5

    在枝干苍劲的高大阔叶树之间走了很久之后,明和朔的眼前蓦然明亮起来,前面是一座堆积着木材的广场。那里也是林道的终点,不远的前方,便是樟叶覆盖着的山谷。

    阿纱姑妈和真木已经站在停于桥头的汽车旁,繁子与前来迎接的那个男人正从车尾的行李箱往下卸行李。

    "现在我可知道真木为什么想搭车来了。"阿纱姑妈笑着说,"他好像是想听繁子叙说在分校看到的那条狗。"

    "我不了解狗的种类,只知道那条狗从脑袋后面直到脊背都是一片近似红色的茶色。"听到繁子这么说,真木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把几个手提包放在以细绳固定的木质背架上之后,男人将其背了起来,然后接过婴儿,走上用钢缆吊挂着的桥面。

    繁子站在前面,她现在成了引导大家游览根城的领队。当一行人来到长长的吊桥正中时,繁子告诉大家,直到战争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河面上还铺设着铁轨,无论是人还是货物,都以矿车往来过渡。

    那一年,当村里人因惧怕传染病而举村外逃时,还在那铁轨上设置了路障,使得疏散到这里来的孩子们无法出逃…

    "我可记得这桥建成时的情景。因为你们的爸爸呀,为纪念大桥建成而写的作文获得了奖品。"阿纱姑妈用爽朗的声音对由于繁子的话语而情绪低落的"三人组"说道。

    "你们都知道爸爸在孩童时代曾买过《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并入迷地进行阅读的事吧?在那篇作文里,写到了格里敏古城堡里的黑家鼠和褐家鼠之间的战斗。

    "爸爸写的那篇作文的内容是这样的——大桥刚刚建成之际,町上的老鼠是否会由此冲过河去,把根城的老鼠全都给干掉?那是一种担心…"

    明和朔都笑了起来,唯有繁子近乎哀伤地静静说道:

    "我的母亲经常说,这座桥建成了,生活也因此而容易了许多啊!

    "山谷对面的林道越发漂亮了,可这里却始终无法将这座桥改造为可以通行汽车的桥,据说其原因是居住在本地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如果这桥改造成可以通行汽车的话,我认为,原先住在这里的人还是会搬迁回来的。"

    这一次,是阿纱姑妈情绪低落了。

    在走完桥面的处所,阿新和卡儿正站在那里。朔举起手来向对方致意。明紧张了起来,真木却径直走近阿新,向其表示歉意:

    "我把石笛递了过去,我觉得做了坏事。你的头,怎么样了?"

    "…还行吧,是我们先说了坏话…"

    听了阿新的回答,明的心情随之愉快起来。对于一个智障的人,这种说法既不过分郑重,又不显得过于不庄重。卡儿的面庞也略微红了起来,作出一副在吹口哨的模样,将身子转向一旁。

    阿纱姑妈刚要介绍这两个人,繁子便说道:

    "他们是来向我丈夫的父母打听往事的,我知道。

    "我知道这些孩子是来根城义务劳动的,同时调查战争期间发生的那些事情…我已经决定不再沉默。"

    6

    仍然是阔叶树,这一带却集中了各类树种,刚一穿出明亮的树林,根城村便铺展在眼前。大多是草儿疯长的水田和旱田,也有一些精耕细作的旱田,还可以看到芭茅屋顶的农家。在一座用石墙围起来的庭院里,搬运繁子行李的那个男人正招着手。

    平滑的黑石铺就的道路两侧,像是商店的房屋左右相连,只是所有玻璃门全都关上,门帘早已被阳光晒得褪去了颜色。所有地方都没有人气,却又是一座非常整洁的村子…

    明意识到,阿新等人的志愿者活动,正是为了眼前的这一切。唯有孩子们能够如此投入地劳动,一如被遗弃在这里的疏散儿童们所举办的祭祀活动一般。两者都不是"狂妄之极"…

    明以一种全新的心态打量着一同行走的阿新和卡儿。

    7

    繁子领他们去的地方,是早已废弃的分校。从铺石路那里开始,水泥坡道以折扇形状一直往前延伸,及至来到上坡尽头处,却是一片种植着松、竹、梅的圆形树丛。

    "我和meimei,就藏在这里,看着运动场。"繁子说。

    运动场一片白色,非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