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部:火箭基地上的斗争 (第2/6页)
我立即明白了方天的意思,道:“你是说,它会跟你回土星去?” 方天默默点头道:“我这样想。” 纳尔逊先生沉思了一会,我也不明白他在想些什么,他忽然改变了话题,道:“方先生,我们回到东京,将那具太阳系航行导向仪取出来,你就可以带着它,回到你工作的国家去了。” 方天点头道:“是的,我的假期也快满了,两位…复…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的。” 我们望着方天,方天道:“某国的土星探险计划,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在火箭升空之后,我便用特殊的装置,使得地球上的雷达追踪仪,以为火箭已经迷失了方向,不知所终,而事实上,我则稳稳地向土星进发,回到家乡中去。” 纳尔逊先生笑道:“反正这几年来,你也帮了那国家的大忙,似乎也抵得过了,我们决不说穿就是。” 方天感激地望了我们一眼:“我可以将沿途所见,以及我到达土星上的情形,报告给你们知道。”我奇道:“你用什么方法?” 方天低声道:“地球人只知道无线电波可以传递消息,却不知道利用宇宙线的轻微震荡,可以在更远的地方通消息,只不过有一个缺点,那便是宇宙线的震荡,是定向的,也就是说,我一直向土星飞去,利用宇宙线不断向地球所发生的定向震荡,直到到了土星,你们还可以听到我的声音,但你们却没有法子回答我。” 我忙道:“你有这样的仪器么?” 方天点头道:“有,在某国火箭发射基地,我私人办公室中,便有着这样的装置,我请你们和我一齐前去,在我起飞之后,你们便可以不断听到我的行踪的消息了,只不过由于强大的电力得不到补充的关系,那具仪器的使用寿命,不会超过八天。” 我笑道:“八天?那也足够了,八天你可以回到土星去了吧?” 方天道:“我计算过了,从出发到到达,是二百二十一小时零五十分,那是地球上的时间,是八天缺十分,也就是说,我到了土星之后,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向你们报导土星上的情形。” 我问道:“方天,那么,在那许多年中,你没有使用过这具仪器么?” 方天叹道:“当然是使用过的,要不然,它的寿命何止八天?然而,在我装好之后,虽然有宇宙线的震荡经过土星,传到仪器的传话装置上,然而,却是杂乱而无系统的。” 我自然不会明白那么高深的事,纳尔逊先生道:“莫不是土星上发生了战争吧?” 方天道:“不会的,土星人的观念,和地球人不同,我们制造武器,但不是用来打仗,而只是用来炫耀自己国家的威力和科学的进步!” 我道:“要炫耀科学的进步,何必制造武器?” 方天摊了摊手,道:“别忘记,土星上究竟有七个国家,战争的可能,并不是完全没有的!” 我和纳尔逊先生不再说什么,连日来,我们都十分疲倦了,在车子还没有来到之前,固然我们心事重重,也倚在沙发上,假寐了片刻。 然后,我们一齐登上了由东京派来的车子,回到东京去。 到了东京,我们直趋纳尔逊先生放置那只硬金属箱子的地方。 在我们向地窖走去的时候,我们三人心中都在祈祷:别再生枝节了。到了地窖中,果然没有枝节,二十名警察,围在那只硬金属箱子之旁! 方天面上露出了笑容,我看出他们不得立即将箱子搬到那家工厂中去,将之割了开来,但我和纳尔逊两人,却肚饿了。 我们吩咐人们将我们的食物搬来,就以那只硬金属箱子作为桌子,狼吞虎咽地吃着,吃完之后,纳尔逊承命令准备车子,我和他两人亲自将那只箱子搬上了车子。 纳尔逊准备的是一辆由钢甲装备的车子,除非有大炮对准我们,否则我们的箱子,是不会失去的了。在东京市区中。有什么人能出动大炮呢? 我和方天、纳尔逊三人,就坐在那只硬金属箱子之上,纳尔逊以防万一,手中还握着那柄新型的连发快枪。一路上如临大敌,到了工厂。 工厂的安全工作人员,早已接到了通知,东京警局,也有高级警官派来,工厂内外,更是布满了密探。纳尔逊先生对自己的布置,感到十分满意,他伸手在方天的肩头上拍了拍,道:“方先生,那太阳系统航行导向仪一取了出来,我就带着人,护送你到机场,立即回你的工作的国度去!” 方天点头道:“不错,只有回去之后,这具导向仪,才真的算是我的了。” 我看出他们两人,似乎都特意避免谈论无形飞魔的事情。 我自然也不在这个时候提起来扫了他们的兴。 钢甲车在工厂的中心部份,停了下来。那只硬金属箱子,又由我和纳尔逊先生两人,亲自抬了来,进入了高温切割车间。 当日,接受井上次雄的委托,将那“天外来物”以特殊合成法所炼成的硬金属铸成箱子的工作,是由木村主持的。 如今,木村信已经死了,将这只箱子剖开的这项工作,便由这间工厂的副总工程师山根勤二来主持。山根工程师的年纪还很轻,他早已接到了通知,在车间中准备好了一切。 我和纳尔逊两人,将那只硬金属箱子,抬上了高温切割车床,我们便退了开来,戴上了配有深蓝色玻璃眼睛石棉头罩。 高温切割术是现代工业上最新的成就,利用高温的火焰,可以像烧红了的刀切牛油一样,切开任何的金属物体,但如果不戴上深蓝色玻璃的眼镜,那么,当眼睛接触那种灼亮的光芒时,眼球的组织,立时便会受到破坏。 我们看到,在山根勤二下了一系列命令之后,一根扁平的长管,渐渐地向那只硬金属箱子,移了过来。 山根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