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话_天道人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道人世 (第1/5页)

    天道人世

    古來中國的文學就是:一、對大自然的感激。二、忠君。三、好玩。四、喜反。

    對大自然的感激

    對大自然的感激,最早的就是舜的卿雲歌,尚書堯典與洪範就是日月星辰與歲時、名山大山與天子巡狩的文章。

    詩經講朝陽裏的梧桐與鳳凰,講“倬彼雲漢”,講“七月流火”,講“春日遲遲”楚辭雖多名狀草木,還不及詩經的陽光世界,與種稻割麥蒸嘗的隴畝與家室風景。易經的象、文言與繫辭,與老子莊子,皆是世界上最好的文章,皆是直接寫的大自然。孟子的文章好,是寫的人對大自然的覺。周禮王制,惟王建國,與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是中國文學裏朝廷之尊與官人的貴氣的由來。

    宋玉的賦比屈原的離騷更近于自然,高唐賦寫那神女對楚襄王問“妾朝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與后來曹植寫洛神的容貌若曉日之發芙蕖,其姿態是“若將進而徘徊,意欲止而復翔,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皆是人與自然同一美。其寫東鄰之女“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脂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是比數學還絕對。司馬相如與司馬遷都有這樣自然,班固就在自然上較差了。后世是李白蘇軾的詩有大自然的浩浩,而親切現前。中國文學的仙意,與此有關。

    班固的漢書不及史記,是漢書裏理人事壓沒了自然。李白說六朝的詩不好,也是因為六朝的詩裏人事勝于自然。宋儒很敗壞了中國文學的傳統,因為宋儒只知在那裏講天理與氣,但是不知天意,又不知大自然的象與文言,變得更是人事壓沒了自然。

    西洋文學就低俗在其有人事而無天意。

    西洋的古代文學沒有寫自然風景,近世的有寫自然風景,如托爾斯泰寫俄羅斯的大雪曠野中的馬車,如英國王爾德童話中的為月光,但皆是只寫了物形,沒有寫得大自然的象,那情緒也是人事的,不知自然是無情而有意,所謂天意。近世西洋的畫家想要脫出物形,但亦還是畫不得大自然的象。想要棄絕情緒,但亦還是畫不得大自然的意思。

    西洋是古時有先知與女巫預言神意,但也神意不即是天意。岡潔說自然科學不能知自然,而只能知自然的末端的表面的現象。宗教能知大自然的根本與無生有,但是不知其變化演繹。西洋的先知與女巫知神意而未必知天意,西洋的產國主義的做法今到了嚴重破壞自然環境,此中消息是早在他們的文學中已透露了。西洋文學裏沒有自然。如此纏更知道中國的禮樂文章的可貴了。樂就是通于大自然的。西洋沒有禮樂之樂,西洋音樂的都是人事的情緒。貝多芬讀了舒伯特的樂譜,說是有神的光,但也只是接近古希臘柏拉圖的對自然的新鮮感罷了。

    而如此亦可來評中國歷代文學的氣運了。凡屬三分人事,七分天意的,乃是新朝方當開創之際,這在當時的音樂與文章裏最顯明的可以看出。如西漢,唐初宋初的文章,皆有日月山川的氣象。明初清初的較差,亦明初尚有高青邱的詩,清初尚有王漁洋的詩,比較的清明高標。一份人家亦是如此,凡屬三分人事,七分天意的,必是興旺之家。

    其次,凡屬五分人事,五分天意的,則是到得全盛時代了。如東漢盛時,如唐朝開元年間。

    東漢的盛時比西漢豐饒,但東漢是雖當光武帝復國之初亦沒有西漢的清新。漢樂府中許多好的都是東漢盛時的,但也還是不及西漢的。杜甫也是不及李白。兩人只相差十歲,但李白的詩是初唐到盛唐過渡期的頂點,杜甫是盛唐到晚唐過渡期的頂點。李白有“浮生若大夢”,與“登高台、望遠海、六鰲骨已霜、三山今安在”的詩,非杜甫所能有。杜甫有“禹功接混茫”的詩,亦非其后柳宗元與劉禹錫所可及。初宋的詩文是歐陽修與梅聖俞,蘇軾是初宋過渡到盛宋的頂點,而如秦觀柳永就是宋全盛時的了。盛極則衰。清朝袁枚的詩所以不好。

    又其次就是七分之事,三分天意,落入衰期了,最顯著的是五代。以前五胡亂華,亂中還有新機,都不像殘唐五代的詩文最是熟濫惡調。還有宋亡后遼金的詩講故國末季之痛,而沒有一點軒豁。金詩只有一個元好問,亦缺少一個興字。

    元由的好是音腔亮烈。蒙古入主中國是一劫,元曲的那亮烈使人強,也多少近于興。內容是“漢宮秋”與“長生殿”好。漢宮秋有塞外的雁聲,長生殿是其亂流落中舊樂工李龜年的唱詞好。南曲是桃花扇的結尾好,牡丹亭則是開頭遊園驚夢好。清朝惟紅樓夢的寶玉與黛玉是生在大自然裏的。但是到得曲與小說,文章已離開士了。當時之士,是宋儒加上科舉,連一分天機亦沒有了。

    佛教講空色,本是從大自然的悟得,而其結果,乃至于否定了對現實的自然界。基督教的信神,亦本是從大自然的悟得,而其結果乃至于否定了對現實的自然界的新知識。宋儒講理氣(天理與氣數)原是有對易經的新發見,其先陳搏邵康節是道家,以之開拓了對大自然的新的說明方法,其傳卻在朱子。可是后之宋學者,收縮為只講天理與人欲,易經是讀朱註,而宗程傳,程頤的易傳是以人理糊沒了大自然,后來儒生又包辦了科舉,他們對現實的自然界疏隔的程度,到了對現實的世事亦迂腐無知。而自此,士遂無復文章了。

    宋詞尚是士的文學,作者有士的自覺,最代表的是晏殊,其子小山,謂先大人詞未嘗為兒女子語。非不涉女人,而是以士的自覺看女人之正之美。至元曲作者,則宁是自儕于俳優,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是出自茶店說書人,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潤色寫成之,自以為不是士所應做的。曹雪芹寫紅樓夢,也自居于為士者的經世文章之外。這個事實,在中國文學史上台有一個重大的問題。

    原來中國祭政一體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