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_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 (第4/9页)

口,赂遗累千金。或说偃曰:“大横!”偃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上览其说,下公卿议,皆言不便。公孙弘曰:“秦时尝发三十万众筑北河,终不可就,已而弃之。”朱买臣难诎弘,遂置朔方,本偃计也。

    元朔中,偃言齐王内有yin失之行,上拜偃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jianian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恐效燕王论死,乃自杀。

    偃始为布衣时,尝游燕、赵,及其贵,发燕事。赵王恐其为国患,欲上书言其阴事,为居中,不敢发。及其为齐相,出关,即使人上书,告偃受诸侯金,以故诸侯子多以得封者。及齐王以自杀闻,上大怒,以为偃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偃服受诸侯之金,实不劫齐王令自杀。上欲勿诛,公孙弘争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偃本首恶,非诛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偃。

    偃方贵幸时,客以千数,及族死,无一人视,独孔车收葬焉。上闻之,以车为长者。

    徐乐,燕无终人也。上书曰:

    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乎土崩。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难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还踵而身为禽,吴、楚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间者,关东五谷数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故虽有强国劲兵,陛下逐走兽,射飞鸟,弘游燕之囿,yin从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幄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而天下无宿忧。名何必复、子,俗何必成、康!虽然,臣窃以为陛下天然之质,宽仁之资,而诚以天下为务,则禹、汤之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未必不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背依摄袂而揖王公,此陛下之所服也。臣闻图王不成,其敝足以安。安则陛下何求而不得,何威而不成,奚征而不服哉?

    译文

    严助,会稽吴人,严忌的儿子,有人说是严忌同族的儿子。会稽郡选举贤良,对答皇帝策问的有一百多人,汉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好,因此衹提升严助一人为中大夫。后来又选拔了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人,都在漠武帝身边。当时征伐周边少数民族,开置边郡,军队经常出征,对内改革制度,朝廷多事,多次选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于平民,数年而至丞相,开东合,延请贤人参与谋议,朝见皇帝,奏言对国家有利之事。汉武帝令严助等和大臣们辩论中朝外朝共同关注的大事,大臣们常常词穷理屈。其中特别受汉武帝宠幸的,有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经常称病避事。东方朔、枚皋论议委随,不能坚持,汉武帝主要以倡优看待他们。衹有严助与吾丘寿王受重用,而严助最贵幸。

    建元三年,闽越举兵围攻束瓯,东瓯向汉廷告急。当时汉武帝年不满二十,就此事征询太尉田蚣的意见。田蚜认为越人互相攻击,对他们来说是经常的事,而且他们对汉朝态度反覆无常,不值得烦劳汉兵前往救援,从秦朝时就放弃他们,不使其臣属中华。此时严助诘问田蚜说:“衹担忧力量不能救援,德泽不能覆载,如果能够做到,为什么要放弃呢?况且秦朝连咸阳都放弃了,何止越呢!现在小国因为困窘来告急,如果天子不去救援,他们还能到哪裹去求助,天子又凭什么以万国为臣子呢?”武帝说:“太尉不值得和他筹谋。我刚即位,不想动用虎符征调郡国的军队。”于是派严助持节征发会稽郡的军队。会稽郡郡守以严助没有调兵的虎符,想根据汉朝法律拒绝严助,不给他发兵。严助就杀掉会稽郡的一个司马,宣告漠武帝的意旨,于是会稽郡发兵渡海救援束瓯。援兵未至,闽越领兵退去。

    过了三年,闽越又兴兵攻打南越。南越遵守和汉天子的约定,不敢擅自发兵,上书将此事奏告汉武帝。武帝赞赏南越的做法,大发援兵,派两位将军领兵诛伐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劝阻说:陛下君临天下,施行德政布施恩惠,缓减刑罚,减轻赋敛,怜悯鳏寡,体恤孤独,供养老人,救济贫困,皇上成就的德政,使下民感受恩泽而内心平和,近处的亲近顺附,远处的思念皇上的恩德,天下安定,人人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自然终身看不到战争。现在听说有官吏领兵将要诛伐闽越,臣下刘安私下替陛下诘难这种做法。越人居住在方外之地,是剪发纹身之民。不能用中原的法令制度来治理。从夏、商、周三代盛世,胡越就不接受中原的教化,不强大就不能制服,无威信则难以控制,中原人认为那地方不可居住,越民不可治理,不值得烦劳中原。所以古时候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是因为远近形势不同呀。从汉初平定天下以来已经七十二年,吴越之民互相攻击的事不可胜数,然而汉天子未曾举兵进入其地。臣听说越人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