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一四章太子反应 (第2/2页)
只得低头想了一下,道:“听说城安伯嫡女年纪尚幼,未足及笄,殿下此时上门提亲怕有些不妥,还是从长计议才是。” 太子便道:“时间等不得,我得李意书事情传来之前,就将亲事定下,等城安伯府知道真相后,就不好办了,现就派人好好盯着他府上,若有些异动马上告诉我,说不定就有奇遇呢。” 所谓无巧不成书,如果李瑶琴老老实实家呆上两三个月,也许真让太子寻不到什么机会,可偏偏李瑶琴算着日子,知道哥哥此时定是遇到麻烦了,再怎么说也是两世兄妹,她也真当李意书为哥哥,故此时心中不安。 其实也怪前世李意书被贤王人说动了,认为皇上必不会现就舍了太子,故如果太子所行之事传到皇上耳中,为了皇家体面,也不过是暗暗惩罚太子,但是做为知情人来说,被灭口可能性很大,而且事情已过去很长时间,太子人也必会将漏洞填补好,而且他手中还真没有什么证据,说不定反会被扣一盆子屎。 所以李意书只得与贤王人一起装聋作哑,心里却明明白白,太子决不是明主,然此事实不易宣之于口,故前世对李瑶琴也是含含糊糊,并曾说得明白,以致于有些误导了她。 李瑶琴越香越担心,便想去寺院为兄长祈福。 不过现,她可不敢再去广源寺,因为前世就是广源寺僧人说她命格奇特,幸好京城内也有一家小寺院,名声倒不错,多是一些不方便出京贵妇早晚过去烧柱香。 李夫人听说后,倒也觉得可行,虽然她仍然不方便同去,便想着近女儿比之前要乖觉了很多,那家小寺院多有王妃贵妇们时不时过去,定然不会出错,多多派了丫头婆子们跟着去,想来应无碍。 李瑶琴前脚出了伯府,后脚太子就得了消息,心中暗喜,觉得倒可以来段游龙戏凤戏码了。 偏巧今天沈丽君也来到小寺院,为儿子祈福。 两队人马同进到了寺门,李瑶琴只得下了车,侍立院门,静候贤王妃先行。 沈丽君眼睛都不瞟一眼地带着人走了过去。 虽然这几日贤王认为李意书已经是自己人了,对城安伯府要客气些,但是沈丽君却认为李意书已经失了告发先机了,又得罪了太子,他以后只得投靠于贤王,骤然对他家热情,反让人以为贤王府就是如此现用现交,再则看到李瑶琴楚楚可怜样子,她就心里不舒坦,故仍是待李瑶琴如故。 这个特权社会,李瑶琴也无法,只能遵从这个社会生存法则,直到沈丽君一行走过去,这才随后跟着进了寺院。 寺院虽小,倒也五脏俱全,也有两三个小院子,沈丽君便选了东边较大那,李瑶琴只得去了西院。 两边刚准备得差不多时,太子就带人过来了。 寺院主持倒是颇有些吃惊,因为这寺院太小,故大多只有些女眷前来,少有男子过来,且又闻听太子名声不雅,便欲阻挡。 太子笑道:“前几日太子妃曾派人来这里求平安符,不知可好了没有?” 这可是睁眼说瞎话,太子妃这几日哪里派人来过? 太子旁边侍从吩咐道:“还不拿来,殿下正好顺路捎着。” 主持无法,只得退回大殿去为太子妃祈平安符。 这边,太子便去了西院。 听见说太子前来拜会,又道略知北边一些事,怕是李意书有些麻烦了。 李瑶琴听说后,不由恨得牙根痒痒,前世也是如此骗得她相见,差点惹出麻烦来,今生她已知哥哥有惊无险,自然不会再上他当了。 于是想了想,让人悄悄去找主持出面,又派人前去向沈丽君求助,这才命人向太子说明道:“碍于规矩,此时不方便与太子相见,若有什么话,还请对城安伯说吧。” 太子听了咬牙,没想到李瑶琴也是个心冷,听说自己亲兄长出了事,竟然无动于衷,便笑道:“什么规矩不规矩,你家小姐不过一个小姑娘罢了,哪里用得着避嫌,见见又何妨。”说罢,便带人往院里闯去。 此时,沈丽君也得了太子闯去西院事,心腹说道:“王妃要不要去管一管?万一那伯府小姐真被太子坏了名声,将来两家做了亲,于咱们王府不利啊。” 沈丽君笑道:“管自然是要管,只是现时候不对。再说也不知那李小姐是什么脾性,贸然进去管,万一坏了她好事,倒是好心办坏事了,等她派了人求助,或事情真不好了,再说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